方寸天地,刻有乾坤。
傳統核雕藝術一直是中國民間工藝美術藝苑中的一朵奇葩。這項技藝主要以質地堅實的桃核、杏核、橄欖等果核為材,于其上,妙施雕刻,巧奪天工,獨具匠心,深受各界文人雅士的喜愛。千百年來,華夏兒女在桃核上雕飾各種圖案、圖騰或紋樣,以表吉祥、幸福和平安。自明代作家魏學洢作《核舟記》以來,核雕藝術發展經歷了纖毫入微的明代晚期、品種豐富的清中晚期、百廢待興、百花齊放的清末民初時期,直至新中國建立。2000年后,國內核雕業已進入歷史全新時期,既有南派之細膩靈動,又有北派之粗曠古樸。
那么對于普通的核雕愛好者來說,如何分辨南工、北工,它們各自特點幾何?如何鑒賞優秀的核雕作品?如何把玩、養核?
2013年元月12日至元月21日將于上海中福古玩城一樓中央展示大廳舉行2013年核雕、核桃藝術文化周,屆時將向滬上核雕收藏家和愛好者介紹各式核雕、核桃把玩件等極品佳作。本次文化周活動由中福古玩城商戶1F-15芳草軒精心策劃籌辦,中福古玩城協辦,活動期間,另有上等的蜜蠟、琥珀以及精致的銅爐輔以展示,如此難得的機會,一定能讓廣大收藏愛好者大飽眼福、不虛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