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古玉:從高冷走向大熱?
[ 發布時間:2016-06-28 11:08:02 | 作者: | 來源:新金融觀察報 ]
一直以來,高古玉都被冠以“文物私生子”的稱謂,在國際市場,它是當仁不讓的拍場主角,受盡藏家擁戴,而在內地和香港市場,它卻依然徘徊在邊緣地帶。今年,一場被譽為“近十年整體水平最高的古玉拍賣”將高冷的古玉搬上了臺面,也令高古玉從弱勢行情扭轉,雖然這把“火”沒燒到最旺之勢,卻助燃了它不容被輕易忽略的事實。
從沉寂慢熱到嶄新高地
從2006年一直到2016年間,可以說是古玉市場慢熱的十年。而在今年,情況似乎有了改觀。先是4月5日的香港邦瀚斯2016春季拍賣“溫玉物華——思源堂藏中國玉器”專場,總成交 1.78億港元。這場被外界譽為“近十年整體水平最高的古玉拍賣”將高冷的高古玉搬上了臺面。而到了6月1日,萬昌斯拍賣行有限公司在2016春季拍賣會又推出“瑾瑜蘭桂——高古玉器專場”。
“今年的拍賣可以說是接連發軔助推古玉,尤其將高古玉板塊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地?!敝袊奈飳W會收藏鑒定委員會理事、資深古玉鑒藏家杜平談道。
業內一些資深高古玉藏家們也都欣慰地表示,“終于看到古玉走出價值的洼地”。還有藏友認為,高古玉行情的井噴式爆發,是其價值回歸的必然反映,歸因于古玉長期在收藏市場中坐“冷板凳”?!斑@些拍品的真品率還是極高的,而且現場也匯集了國內外的大批高手行家,如果從真偽上進行質疑,恐怕站不住腳。”杜平認為,凡是精品高古玉都出自內地,而究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還是在當代流出境外的,就不得而知了,不過只要內地文物政策沒有進行調整,還會有更多的高古類藝術品往境外流散,這是市場規律。
上海中外文化藝術交流協會古玉研究院研究員、高古玉器鑒賞家陳小良也發表了自己的見解,在他看來,思源堂收藏的這批東西將高古玉拍賣的價格推向了近幾年比較高的一個價位,成交結果相當惹眼,存在一些爭議并不重要,畢竟成交額實實在在地擺在那,買家又是臺灣人。高古玉器多為出土文物,而出土的時間難以準確判斷,真正傳承有序的少,拍賣必然受到一定局限。
一直以來,高古玉在國外是當仁不讓的主角,較受推崇,也是市場以及收藏家的寵愛對象。國外收藏界,尤其大多數西方人認為,玉文化是中國所特有的,最能代表東方傳統文化精髓,縱觀玉文化發展史,華夏玉文明歷經八千年而綿延不衰,可謂貫穿古今,一枝獨秀,傲然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
“不懂玉就好比不懂中國人。玉的溫潤、含蓄、內斂影響了國人的精神世界,它可謂財富和精神的雙重象征,世界上沒任何一樣物品能與它相比?!痹?a >杜平看來,近年來東方藝術品成為世界拍賣行的主角,而獨具魅力的古玉,不但在藝術性上更符合西方收藏家的審美,如圓雕古玉就是最符合西方人雕塑審美品味的題材,在市場受寵是必然的。而在此期間,國人熱衷于海外淘寶收藏,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受限“文物私生子”身份
古玉收藏界把擁有百年歷史的玉器稱為古玉,而將漢代以前的古玉器,統稱為高古玉,自新舊石器時代,歷經夏商周、春秋、戰國,可謂歷史悠久,文化承載極為深厚,被譽為華夏文明的第一塊奠基石。從北方的紅山文化古玉、龍山文化古玉,到南方的良渚文化、古蜀三星堆文化、金沙文化古玉,乃至西北地區的齊家文化古玉,史前神玉時代的古玉文化遍布華夏大地,燦若群星,而商周時代更是結合了禮儀之邦的禮制文化。“玉與禮的結合將玉文化推向了圣壇?!?a >杜平表示,玉自身集合了神與圣的雙重屬性,在國人的心目中它具有超凡的價值魅力??梢哉f,怎樣給古玉定價都不為過,畢竟,自古極品古玉就是一璧可換十五城池的寶物。
目前,相對于瓷器和書畫等其他較為成熟的收藏板塊,高古玉還只是剛剛起步。杜平坦言:“市場缺的不是資本,而是精品高古玉?!?/p>
然而,始終被國際藝術品市場所擁護的中國高古藝術品,卻在內地和香港市場甚少上拍,依然徘徊在邊緣地帶。杜平認為,癥結所在是因為國內政策受限,高古藝術品文化積淀豐富,深受海外世界藏家的追捧,而國內被民間收藏的大量高古玉、高古瓷等高古類藝術品都被視為“文物私生子”,沒有合法上拍的身份。目前的高古玉拍賣僅限于所謂傳承有序的那些傳世古玉,而紅山玉器、商周玉器以及漢代玉器等其他文化期的古玉,如良渚文化、齊家文化等都受限。
政策風險是高古玉收藏不得不考慮,同時也不可避免的因素。高古玉交易涉及出土文物的管理,根據國家的相關規定,如果進行公開交易或拍賣,必須事先征得當地文物行政管理部門的同意。杜平表示,這種政策只能加快高古類文物的外流,因為任何一位國內藏家都很難掌握高古玉流傳有序的憑據,即使是老輩收藏傳承,但歷經近代戰爭的輪番洗禮,也沒有辦法去證明它所謂的傳承有序,這一切都極大地制約了高古玉的市場流通。
前景廣闊?適宜長線鑒藏
業內人士表示,當今國內高古玉市場并不算十分火熱,它離價格制高點還相差甚遠,存世量的稀少與贗品充斥都讓高古玉的價格難以歸真。
“事實上,高古玉的存世量并不稀少,由于材質的原因,古玉并不像書畫、絹帛那樣不易保存,稍有不當就會損壞,它甚至比古陶器更易于保存,只要不磕碰摔撞,基本都是完好無缺的,此外,古玉即使歷經數千年的入土掩埋,也只會受沁風化而已,并不會像竹簡等材質自然風化蕩然無存。至于贗品充斥倒是真實存在的?!?a >杜平認為,正因為古玉收藏具備超凡的魅力,人人都想擁有,才導致大量的贗品出現,而正因為“假寶玉”多了,才更能突顯真品古玉的珍貴。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任何時代、任何種類的古董都有造假,關鍵在于你有沒有慧眼和緣分接觸到真品古玉。
正如百花齊放總是春,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合理的,古董造假自古有之,歷經各個朝代都無法根除,當下的年代更是,因此,高古玉的辨偽是每個古玉收藏者以及相關機構必須面對的難題。在杜平看來,收藏者只有不斷提高自身學識,辯證地進行斷代分析,真假李逵就很容易分辨出來,尤其是現代人利用高科技手段進行的仿古玉器,完全失去了古人的匠心,不但在神韻上不敵古人,在料、工、型、紋、沁上也謬之千里。總之,涉足高古玉收藏的玩家,只要跟對老師,用心致用,調整好自己的心態,用古玩收藏是投資,而不是投機的平和心態,就能夠正確識別古玉真偽。而且古玉鑒藏,并沒有渲染神化的那么難,因為古玉器的材質具備天然屬性,相對瓷器字畫類更好鑒定。
“古玉自古就是最高級別的收藏品,極品古玉未來一定還會再創新的拍賣紀錄,古玉收藏家們樂見其成,只有價值回歸了,社會關注度空前提高,人們才會回到認真對待古玉文化內涵的層面上來,傳統文化也才會跟著回歸?!?a >杜平提醒古玉玩家們,收藏要注意真偽,投資則要注意流通性。他建議玩家多看、多學、緩出手,投資古玉鑒藏要走長線,想要立竿見影就見回報的,不適合做藝術品投資。另外,古玉鑒藏不能僅以當代的審美進行,如有的藏家只收藏和田玉等材質的高古玉,甚至非要收集完整品相或羊脂白玉級的,這樣極容易走入誤區,古人美石為玉,就地取材,各文化期的古玉都是以各地域所盛產的玉材為原料,要理性地進行綜合判斷。
“高古玉在整個玉器史上占據的是玉文化源頭的作用,它的價值目前還遠遠沒有體現出來,玩家們要了解高古玉的發展脈絡、歷史、學會初步辨別真偽技能后才能涉足。”陳小良認為高古玉未來的前景十分廣闊,它是不可再生的文物資源,既可藏玩,又蘊含豐富的文化價值,雖然它的價格現在處在低洼時期,但是無論拍賣抑或收藏,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令其走向更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