硯,一個被時代低估的文房重器
[ 發布時間:2020-07-16 10:22:12 | 作者: | 來源:微信公眾號? ]
? ? 云鴻齋?一個立足于硯臺行業近三十年的老字號,踏實認真,不會人前顯貴,只會默默耕耘,選擇了服務文人雅士的行業,學會了耐心、專注和審美。一直在為追求品質藝術的極致而努力!只為樂在其中!
? ? 硯,是書房真正的奢侈品。一個被時代低估的文房重器,是中國文化與文明的發動機!不攀比豪宅,也不炫豪車,哪怕節衣縮食,也不會委屈對收藏品的品質要求!對于硯臺的情懷是內心最大的精神財富!中福古玩城首批入駐商家,文房硯臺愛好者,光臨探導!追求儒商之道,博眾長,樹己見,覓大匠,讓信念典故在作品中呈現!
? ? 硯亦稱為研,中國傳統手工藝品之一,硯與筆、墨、紙合稱中國傳統的文房四寶,是中國書法的必備用具。硯材的運用也極為廣泛,其中以山東青州的紅絲硯、廣東肇慶的端硯、安徽歙縣的歙硯、甘肅卓尼的洮河硯最為突出,稱"四大名硯"。
? ? 硯臺歷經秦漢、魏晉,至唐代起,各地相繼發現適合制硯的石料,開始以石為主的硯臺制作。其中采用山東青州的紅絲硯、廣東端州的端石、安徽歙州的歙石及甘肅臨洮的洮河石制作的硯臺,被分別稱作紅絲硯、端硯、歙硯、洮河硯。后世人們便將紅絲硯、端、歙、臨洮硯稱作四大名硯。清末,人們又將山西的澄泥硯與端、歙、洮并列為中國四大名硯。
硯臺的起源
? ? 硯臺與筆、墨、紙是中國傳統的文房四寶,是中國書法的必備用具。硯臺不僅是文房用具,由于其性質堅固,傳百世而不朽,又被歷代文人作為珍玩藏品之選。硯臺的材料豐富多樣,除紅絲石、端石、歙石、洮河石、澄泥石、徐公硯、易水硯、松花石、砣磯石、菊花石外,還有玉硯、玉雜石硯、瓦硯、漆沙硯、鐵硯、瓷硯等,共幾十種。
? ? 硯臺是伴隨著筆和墨的發展而發展起來的。最早出現的硯臺是石硯。漢代由于發明了人工制墨,墨可以直接在硯上研磨,于是硯臺開始發展起來,出現了銅硯、陶硯、銀硯、徐公硯、木胎漆砂硯等等,六朝至隋朝最突出的就是瓷硯的出現。唐代是硯臺的重要發展時期,出現了端石和歙石兩大硯材,明清時期制硯的材質更加豐富,出現了瓦硯、鐵硯、錫硯、玉硯、象牙硯、竹硯等等。木硯研究始于何時,沒有定論,但以清代居多。木材因其本性所限定,實際并不適宜做硯臺,但文人的浪漫將這種大膽的嘗試,與工匠的巧思融合在一起,為我們留下了許多頗為精美的文房陳設品。
? ?除石硯以外,我國還生產過一些用其他原料制作的墨硯。漢代有瓦硯,陶硯,玉硯,鐵硯和漆硯,晉代有木硯,瓷硯,和銅硯,唐代有泥硯,宋代有水晶硯,石泥硯,磚硯和天然硯,明代有化石硯,清代有紙硯,而今有橡皮硯。
保存方法
? ? ?首先要避光:硯如果放置于窗前案頭,應避免陽光直射,否則硯質會出現干燥的跡象,日曬過久硯匣也容易干裂。玩賞硯臺時桌上最好鋪上毛氈,硯不要接觸金屬和玻璃等器物,更不可以將硯重疊放置,以防碰傷。在對硯臺涂蠟時,有人將蠟涂遍硯身,有的還涂抹植物油,更有的涂沫墨,以為可以養硯,但這些做法并不妥當。蠟可以涂于硯四周,底部要薄而適中,最忌將蠟涂在硯堂磨墨的部分;硯上抹植物油的做法也是不妥的,因為植物油屬慢干性油脂,硯面有油多招塵土,使硯污穢不堪,并散發出一種怪味或產生霉變。在硯匣保養時,應經常打蠟以保持硯匣光澤,防止潮氣侵入。如果遇到硯匣收縮,硯身放不下的情況,可用砂紙打磨硯匣的內側,讓它增寬易放。古硯匣如有破爛和損壞,可采用匣外配匣的方法對古硯匣進行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