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市場“色升種降”是趨勢
[ 發布時間:2016-08-26 11:12:05 | 作者: | 來源:廣州日報 ]
近期黃金珠寶市場明顯回暖,然而冰種純白翡翠卻面臨“二次跌價”:由于機構抱團投資綠色翡翠,純白翡翠成了不少前期囤貨企業回籠資金的對象,2012年需要20萬元以上才可買到的翡翠吊墜,如今能在廣東市場5萬~8萬元即可買到。專業人士提示大家,近期翡翠市場放量下行,建議藏家優先購買帶色帶春(綠色與紫色)的手鐲。
案例
廣州的朱先生8月去西部某市旅游,計劃買塊翡翠贈送廣東的友人。剛好有老同學在該城市工作多年,朱先生即委托該同學購買性價比較高的珠寶。不到一周,自認為對市場熟絡的同學為朱先生找來了一塊沒有瑕疵、通透如冰的白色翡翠,稱珠寶城老板給出了個最低的“朋友價”6.5萬元。朱先生對于翡翠價格的記憶仍停留在2年前媒體宣傳的“翡翠價格暴漲”、“五年價格增20倍”的階段,于是立即用手機支付了6.5萬元錢。
拿著該翡翠回到廣州市后,先后三次的檢測結果令朱先生大跌眼鏡:多家珠寶檢測中心均認為該塊翡翠的批發(或回購)價格不會超過1萬元人民幣。廣地珠寶檢測主任項賢彪告訴朱先生,該翡翠零售市場是可能標價4萬~8萬元,大城市的頂級商場標價10萬元的情況也有,但如果把“朋友價”與批發價、出廠價來比較,后者在廣東,也就不到1萬元,不排除六七千元成交的情況。
對上述朱先生買來的翡翠,廣東華友拍賣行董事長林朝暉指出了兩個估價低的原因:首先,該吊墜做了較深的浮雕,是一件深度加工的翡翠產品,而翡翠與和田玉越是款式簡單越值錢,如果被深度雕刻過,多數情況下為的是掩蓋玉料本身的瑕疵。
再者,2016年,冰種純白翡翠再次出現了大跌價,是自2012年“熊市”以來的第二次跌價。廣東批發市場的類似產品價格1年內的跌幅高達 20%~40%,而目前價格距離2012年高點時,跌幅超過50%,部分體積小的冰種吊墜,如今批發市場的成交價格只有2012年高點時的 10%~20%。
在深圳水貝珠寶城,冰種純白翡翠手鐲的價格目前已跌破了50萬元每只,高點時在120萬元上下。表面積在8×7厘米上下的大型冰種翡翠吊墜,目前價格低至5萬~8萬元,高點時的價格也在20萬元以上。而朱先生購買的小面積產品,幾千元、一兩萬元成交的比比皆是。
與之對比鮮明的是,綠色翡翠的價格卻比較堅挺,冰種滿綠翡翠的價格甚至小有上漲,與朱先生所購買產品同等體積的滿綠翡翠,即便只是一個芙蓉種(“種”級小于冰種),批發單價也在30萬元之上。
業內觀點:
“色”升“種”降是趨勢
賽菲爾珠寶總經理王宥勻認為:“色”升“種”降,是2010年至今翡翠市場的一個價格評判趨勢,就是說,顏色在翡翠價格中的占比越來越高,而“種”的占比卻相對變小。造成這個趨勢的原因與國際市場上彩色寶石風潮掀起有一定的關系。部分主流機構認為,礦藏量更加稀缺的綠色(尤其是滿綠)翡翠,更有升值的潛力與資金推動的可操作性。
而冰種翡翠所以出現了二次價格大跌,廣地珠寶、廣東黃金的多位業內人士認為:主要源自珠寶市場連續5年不景氣,積少成多,終于導致前期的囤貨商開始拋售中高檔產品,以求回籠資金。在“熊市”的前兩三年,商家尚且可以勉力支撐,但到了第5年,行業洗牌卻到了白熱化的階段。
廣州日報記者從廣州康王路批發市場、深圳水貝市場了解到,正是因為冰種翡翠出現了價格大跌,國內珠寶市場的回暖征兆已經出現:不少批發商的翡翠成交量大為增加,散戶、藏家的“抄底” 呼聲日漸強烈。按照投資市場的規律,放量之后往往會迎接上漲。為此,2016~2017年,應是逢低精選翡翠的好時機。廣東華友拍賣行的林朝暉認為:如果只是佩戴,白色冰種翡翠二次跌價后,性價比已經較合理;如果想收藏,依然要從單價20萬元/件以上的產品中去精選,帶色帶春(綠色或紫色)的翡翠手鐲應被優先選擇,能買手鐲就不要買吊墜。
消費建議:
在珠三角買珠寶最劃算
廣東南方黃金研究院院長甄偉鋼特別提示廣大消費者:珠三角地區是全世界體量最大的珠寶加工交易市場,因此也是全國毋庸置疑的價格最低廉地區,所以,廣東人買翡翠,不必舍近求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