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觀古今 再現中福
[ 發布時間:2016-12-19 11:43:51 | 作者: | 來源:中福古玩城 ]
?
鴻觀堂位于中福古玩城A座2-D-37,是一家底蘊深沉的古玩藝術品商店。店內主要經營古玉與古瓷,陳列包含各時期真品精髓古玉和宋代瓷器精品“五大名窯”。近期,鴻觀堂剛剛完成擴店新裝,店面更為寬敞亮堂,也方便了客人更為真切細致地賞玩藏品。
古陶瓷愛好者無人不知宋代“五大名窯”,它們是指官窯、哥窯、汝窯、均窯和定窯。哥窯釉質純粹濃厚,不甚瑩澈,釉內多有氣泡,如珠隱現,故通稱“聚沫攢珠”。釉色寶光內蘊,潤澤如酥。紋片多種多樣,以紋道而稱之有鱔魚紋、黑藍紋、淺黃紋、魚子紋;以紋形而稱之有綱形紋、梅花紋、細碎紋、大小格紋、冰裂紋等,總名為百極碎。哥窯器物傳世的以各式瓶、爐、洗、盤、碗、罐為常見。但哥窯窯址仍未確認,成為中國陶瓷史上的懸案之一。汝窯在河南省汝州市,解放后曾名臨汝縣,古稱汝州,因名。是北方第一個著名的青瓷窯,北宋時創設,燒制御用宮中之器,時間很短,數量也少。器型簡單,但釉色溫潤柔和,在半無光狀態下有如羊脂玉,并截取定窯、越窯的裝飾技法,形成獨特的藝術風格。均窯燒造的瓷器品種較多,以鈞瓷最為有名。均瓷胎質細膩堅硬,較為沉重,主要色為紅色和藍色,其釉為乳捉釉,乳濁釉的好處是可以遮蔽胎色。釉中含銅,所以在高溫下呈現出紅色。均瓷造型有尊、缽、洗、爐、花盆、盆托、奩等,主要供宮中陳設和文房使用。定窯的胎質薄而輕,胎色白色微黃,較堅致,不太透明,釉呈米色,施釉極薄,可以見胎。釉色潔白晶瑩,很多積釉形狀好似淚痕,被稱為“蠟淚痕”,隱現著黃綠顏色。在器物外壁薄釉的地方能看出胎上的旋坯痕,俗稱“竹絲刷紋”。北宋早期定窯產品口沿有釉,到了晚期器物口沿多不施釉,稱為“芒口”,芒口處常常鑲金、銀、銅質邊圈以掩飾芒口缺陷,此為定窯一大特色。官窯在南宋時在今杭州市鳳凰山南麓烏龜山郊壇另設新窯,稱“郊壇下官窯”,又稱南宋官窯。此官窯瓷器胎為黑、深灰、淺灰、米黃色等,有厚薄之分,胎質細膩。釉面乳濁,多開片,稱為“蟹爪紋”,釉色有粉青、淡青、灰青、月白、米黃等。因器口中施釉稀薄,微露紫色,足上卻偏赤鐵色,故有“紫口鐵足”之稱。
??? “五大名窯”各具特色,在“鴻觀堂”內均有藏品銷售,另外店中的古玉溫潤雋雅,沁入心扉,廣大愛好者不妨前來一睹風采,看到愛不釋手的心頭寶物一定要入手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