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李平小葉紫檀看當代紅木藝術家具發展
[ 發布時間:2017-01-17 11:27:13 | 作者: | 來源:上海商報? ]
?
李平小葉紫檀紅木家具《漢唐禪韻》、《藤之演繹》,從文化性、藝術性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實踐與保護的角度,展示了中國傳統工藝美術在當代的繼承與發展,展現了中華文化的審美觀和價值觀,更用精湛制作工藝將獨特的藝術創作思想演繹得淋漓盡致。不久,這兩件極具代表性和創造性的紅木家具就將再次登上“中國當代工藝美術雙年展”的展臺,向眾人展示當代紅木家具的新氣象,展示創作者的超凡思想?! ≡谒囆g形式多元化發展的當代,怎樣汲取各家所長提升中國工藝美術的表現形式,讓優秀的傳統工藝煥發出新的光彩,是當代眾多工藝美術創作者不斷追求的目標。因為,中國工藝美術是寶藏,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藝術的魅力所在。它的設計思想、雕刻工藝、藝術語言,處處遵循著美學的原則和精神內核,代表著中國傳統人文精神。而且,傳統并非不創新,古典并非不時尚,尤其是當代紅木家具。它在包容中創新,兼收并蓄中發展演變,將傳統工藝與當代審美交織在一起,呈現出全新的面孔。
這些年中國的藝術市場很“熱鬧”,將藝術的三大功能:消費、傳承和創造發揮到了極致,造成民眾熱捧收藏,藝術品價格節節高,藝術衍生品開發花樣繁多,各種展演、演講、比賽以及對中國文化遺產的宣傳活動隨處可見。但是,目前中國藝術在整體上還沒有在全球脫穎而出。因為創造力不足,連消費和傳承都只停留在較低的層次上,無法突破。造成創造力不足的根本原因在于,金錢的誘惑使得不少藝術創作者迷失了方向,一味的未來迎合利益而創作,忘卻了藝術創作的本意,只把藝術創作當作了創造經濟收益的工具,作品缺乏了最基本的文化底蘊和藝術創意。
事實上,藝術的創造功能可以是一切社會創造力的先聲,如歐洲近代社會的開啟,就是從達芬奇、米開朗基羅等人的藝術創造為起點的。藝術創造應該是對群體審美定勢的挑戰,需要對消費和傳承保持警惕,遠離喧鬧和陳腐。
明中晚期至清早期的硬木家具,在注重結構設計的合體舒適和裝飾設計的天然意趣方面,無一不是恰到好處。做到了實用性和藝術性的完美融合。那種隱含在理性設計中的自由思想,一切都如詩如畫,既靜止,又流動,在簡潔主義中不乏深度,在嚴謹規范下不乏創意。
在我們這個時代,對傳統文化的追摹無可厚非,但是照搬照抄難免功力不夠而遭遇表現不到位的尷尬,往往成為一種浮夸的時尚。古法雖好,實難超越,何不取其精神而發揮,也許是我們應該冷靜思考的地方。
李平小葉紫檀紅木家具深諳此道,見解獨特,讓其作品既有古典家具簡潔深邃的藝術感染力,使人真正理解一點傳統文化,沉靜下來體會和參與。他所制作的家具在煩躁的生活中尋求回歸自然的平靜,在簡約流暢的線條中尋求一種精神上的平衡,用最平靜的心態看待復雜的現實和得失。
就從紋飾的選擇為例,明清紅木家具在紅木家具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它工藝精湛,做工講究,雕刻裝飾的主題極多,木石花鳥、飛禽瑞獸,文物博古乃至人物典故均有,而龍紋裝飾則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種。國人對龍的情感可以說是極為復雜的,它既是皇權的象征,傲視群生,威嚴肅穆;又是陽剛精神的代表,飛揚慷慨,正氣浩然;還是宗教神秘的喻示,隱現無定,御云氣而游四海?!度龂萘x》里的曹操在“青梅煮酒論英雄”時有過精彩之論:龍之為物,可比世之英雄。龍是這樣神秘而高貴的精神信仰,無怪乎其成為中華文化的終極象征而引人追尋。明清時期對龍紋的使用有著嚴格的等級限制,龍紋也就出現了很多不同的形式變化,當代收藏者無不以得到一件龍紋雕飾的大型家具為傲。可惜,要達到古人之境界、古法之精髓實在太難太難,所以作品雖層出不窮,但讓人啼笑皆非的比比皆是。也許擺脫一味仿造的想法而另辟蹊徑,不失為一種不錯的嘗試,所以,李平小葉紫檀紅木家具創作的《漢唐禪韻》、《藤之演繹》就很好的詮釋了藝術創作的本意。作品不僅尊重傳統,繼承了傳統,更激活了傳統,大膽地進行了創新。
從中國傳統手工藝家具藤編中獲取靈感,將柔軟的藤編工藝表現手法與小葉紫檀巧妙結合,用木刻逼真表現出藤編的感覺,讓硬木產生了一種柔順感。
在李平小葉紫檀紅木家具的創始人李平看來,生活源于自然,越自然的東西,大家就越喜歡。在節奏快速的當代社會,就更需要自然的家具來緩解各種壓力。藤編家具取自然植物,通過傳統的手工技術編織而成,賦予家具綠色自然之氣的簡約特性恰如其分地符合了大家的所需。再者,藤編家具是一種古老而富有獨特魅力的傳統產品,在風格上自成一體而又豐富多樣,歷經一百多年興衰起伏的工業化發展,與不同年代的時尚始終保持著若即若離的關系。藤編雖是傳統類型的家具材質,但也不缺乏時尚型,只要巧妙地融合現代時尚元素,加在新穎獨特的表現手法,就能摒棄以往粗糙的形象。
系統研究了解藤藝家具的整個制作過程后,李平小葉紫檀紅木家具創新地將小葉紫檀與藤編概念結合,用木刻表現藤編可謂別出心裁,通過不斷研究,巧妙地處理了家具硬角經緯線的制作,膽大心細地勾刻出每一條線的獨特韻律,把小葉紫檀獨特的材質美與藤編的自然美結合,刻出藤條交織、延伸之感,勾勒出行云流水般的線條,使簡約與高雅并存,古典與現代并重,時尚與淳樸融合,讓家具視角更加靈動活潑,帶給人一種樸實無華的家居風格、底蘊深厚的家居風雅。
這種突破性的藝術創新,可以說引發了當代紅木家具創新的一場新革命,開創當代紅木家具表現形式的新格局,帶來了震撼的視角沖擊力,讓所有人在驚嘆李平小葉紫檀紅木家具造型美、線條美、工藝美、創意美的同時,不禁感嘆整個世界不缺乏美,缺乏的是怎樣去發現美,創造美。紅木藝術家具的藝術美,是“經典”、“純正”的美,家具中那些形式和木質紋理的意義;曲線的本身意義、寓意、象征等屬于精神層面的東西給予我們十分美好的感受,是由事物的某種要素所引發的讓人們心靈的愉悅。每一件成功的紅木藝術家具設計都包含藝術美的成分,從事紅木藝術家具設計的設計師在悉心追求這種紅木藝術家具的藝術“美”。紅木藝術家具的這種美可以說是內在的,凡是被認定為紅木藝術家具的這種美由藝術形式、藝術風格和其象征意義表現出來。
從李平小葉紫檀紅木家具中,我們還可以看到傳遞出的當代紅木收藏信號:紅木愛好者已逐漸成熟,對中國文化的認識不斷加深,看中家具蘊含的文化價值,審美品味亦是提高,注重挖掘出家具的美學內涵與藝術本味,收藏已從關注價格走向了關注價值。因為,材質優良、工藝精湛,能達到姿態美、神態美與韻味美三美兼具的紅木家具精品,即使價格貴點,只要能讓擁有者在美的氛圍中得到藝術享受,那也是值得。畢竟淘紅木是一件怡情養性、陶冶精神的高雅活動,最吸引人的就是發現價值與挖掘經典。
(作者系中國玉石雕刻大師顏桂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