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規模賈科梅蒂回顧展上海展出
[ 發布時間:2016-07-14 12:21:07 | 作者: | 來源:雅昌藝術網 ]
全球最大規模賈科梅蒂回顧展正在上海余德耀美術館展出,如今展覽進入倒計時20天,將于7月31日落下帷幕。相對于印象派和畢加索在中國的火爆,賈科梅蒂對于中國的普通觀眾似乎有點陌生,但無論從市場價格還是藝術成就,賈科梅蒂都可稱之為“大師”。目前全球拍賣市場上最貴的10件作品中,賈科梅蒂就占了3件,都超過1億美金。這次賈科梅蒂大展作品量達到250件,如果按照拍賣市場價格來對比的話,也許可以將這次大展稱之為最“貴”雕塑大展,除了天價,通過那些瘦骨嶙峋、充滿絕望和孤寂的作品,也是中國觀眾了解這位20世紀最偉大雕塑家的最好機會。
根據余德耀美術館統計,展覽四個月以來,單日最高的參觀人數接近3000人,兩年前莫奈特展首日有3500人參觀,與在商業中心展出的印象派大師相比,賈科梅蒂對于中國普通觀眾的認知還有空間。然而,賈科梅蒂在世時,身邊圍繞著20世紀最重要的文化名士:薩特在其作品中讀取出“距離”,讓·熱內則看出“孤獨”,布列松拍攝了拿著雕塑奔跑的他,薩繆爾·貝克特塑造的荒誕人物與其作品有著微妙關聯。當賈科梅蒂來到中國,不僅引發藝術界的關注,還有國際大咖村上隆、李禹煥專程趕來,中國知名話劇演員周野芒與法國男演員Lo?c Corbery還上演話劇,鞏俐和林嘉欣等明星也被吸引進余德耀美術館。
這位市場神話的創作者,生前蝸居在一個小小的工作室中,收入甚至不夠買下這間工作室。身后迎來無數贊譽,英國駐上海文化領事馬旭寧稱之為“穿越二戰,反射人類的精神,反思存在的意義”。這種反思具有永恒的意義,而對于中國觀眾來說,近距離的感受賈科梅蒂,還有最后20天的機會。
全球最“貴”雕塑大展
走進余德耀美術館,250件賈科梅蒂的作品“回顧了他的一生”,不僅帶來《行走的人》、《高個女人》、《匙形女人》等最知名的作品,也囊括了《情侶》、《扁平男女》、《迭戈頭像》、《四輪戰車上的女人》等不同時期的代表作。
如果用一組市場數據對比,2015年5月12日,賈科梅蒂一件高約為6英尺的作品《指示者》在紐約佳士得以1.413億美元成交,成為全球最貴的雕塑。事實上,近五年,賈科梅蒂在歐美市場不斷走高:2010年2月3日,《行走的人》于倫敦蘇富比以1.043億美元,刷新當時畢加索《拿煙斗的男孩》記錄(1.042億);2014年11月4日晚,藏家為史蒂芬·科恩在紐約蘇富比以1.01億美元拍下作品《雙輪車》。除此之外,他以弟弟迭戈為原型創作的作品《細長頭像》也曾斬獲5000萬美元的高價。目前,在全球最貴的十件作品中,賈科梅蒂雕塑作品占三席;他也是唯一一位以雕塑作品進入前十的藝術家。此次帶來的“賈科梅蒂回顧展”無疑是最“貴”的一場雕塑展。
整個展覽由時間軸和主題串聯,展線從2樓的“藝術之家”開始,經過“立體主義與超現實”、“對頭部的迷戀”、“工作室的一生”、“漸入瘦削”等12個不同主題后,以一樓一件賈科梅蒂生前未實現的創作——“紐約大通曼哈頓廣場計劃”收尾。為實現這場“最貴雕塑展”,賈科梅蒂基金會的工作團隊要從250件雕塑、80多件油畫、2000多件手稿和上千份資料中選出250件作品,以確?!白層^眾看到賈科梅蒂一生的創作”。
與此同時,賈科梅蒂熱也蔓延全球。去年十月,倫敦國家肖像美術館以肖像為主題展示了其60件作品;本次中國巡展后,賈科梅蒂個展還將登陸倫敦泰特美術館和巴黎畢加索美術館。據介紹,賈科梅蒂基金會是倫敦泰特同名展中最大的借展方。事實上,自格雷妮爾任基金會總監后,她已將賈科梅蒂帶入米蘭現代藝術館、馬德里電信基金會、伊斯坦布爾佩拉美術館、布列塔尼郎代諾等地。有外媒指出,格雷妮爾的目標是“帶領這家機構,將賈科梅蒂的名字推向全球化的高度”。
“如今中國藝術愛好者對西方大師藝術家的觀展需求越來越高,大家聽過賈科梅蒂的名字,卻沒看過他的作品,這是我們的機會?!?格雷妮爾告訴雅昌藝術網。
如格雷妮爾所說,國內觀眾對西方大師展的熱情空前高漲。2014年的莫奈特展首日迎來3500位觀眾,三個月觀展人次達40萬,近800種衍生品收入達3960萬。去年,“梵高影像”展同樣大獲成功,近36萬人觀看了上海首展,展映前的半年內已成功賣出12萬張門票?!坝∠笈膳c后印象派是中國觀眾最熟悉的西方美術美術流派?!鄙虾S彤嫷袼茉好佬g館副館長傅軍曾說。
不過,相對印象派藝術家,創造全球最貴雕塑的賈科梅蒂,實為觀眾相對陌生的大師。倫敦國家肖像美術館20世紀肖像部策展人Paul Moorhouse說:“賈科梅蒂是20世紀的一位藝術巨匠,更是現代主義的巨擘,但關于賈科梅蒂,還有很多東西需要重新挖掘?!?/p>
陌生的大師
“至今為止,國內對賈科梅蒂的美術教育依然以‘形’為主,會多次提及‘扁平的形體’,‘粗糲的肌理效果’和形式喻示的荒涼和世界的孤獨,但這很容易讓我們從美學的主觀角度理解他的作品,而忽略了他意識結構里對‘絕對真實’的揭示和努力?!? 上海油雕院雕塑部主任韓子健在接受雅昌藝術網時表示。
中國美院教授焦小健持相近觀點,他說:“賈科梅蒂關心的藝術,幾乎在我們看來幾乎是愚蠢而又簡單的問題,比如:一個頭像到底是什么樣的?一條從顴骨到耳朵的線條是怎么退過去的?桌上一個蘋果離我們之間的空間距離是什么?這些‘誰都不當問題’看的問題,正是他最想了解的?!?/p>
事實上,賈科梅蒂生前也同樣不“不主流”?!八M可能抵擋主流的侵襲,他在具象藝術備受輕視的年代走了這條路,曾在藝術市場寂寂無名,畫廊長達10年沒有他的展覽。”格雷尼爾接受采訪時表示。
賈科梅蒂于1901年出生于瑞士意大利語區的小村莊博戈諾沃,他是瑞士新印象派畫家喬瓦尼·賈科梅蒂的長子,此次展出的《幼兒時期的阿爾貝托·賈科梅蒂》?是父親為他在1902年為賈科梅蒂畫的肖像畫。從6歲到17歲,賈科梅蒂是在瑞士斯坦帕的工作室度過的,他在那里練習速寫和油畫。1915年,賈科梅蒂完成第一幅油畫《靜物和蘋果》,同年為弟弟迭戈創作第一件半身像。之后,其父喬瓦尼、其母安妮塔和另一位弟弟布魯諾都做過他的模特。
1922年1月,賈科梅蒂到訪巴黎。在最初的三年,他師從羅丹的弟子安托萬·布爾德,直至1925年,他開始有了新的工作室。之后十年,他進入“立體主義到超現實主義”時期。在這一階段,他創作了《情侶》、《扁平女人》、《匙形女人》等早期代表作,其作品靈感來自夢境和想象,而暴力的情緒也流露在部分作品中。1929年,他結識了讓·考克托、安德烈·馬松等超現實主義的代表人物,兩年后,安德烈·布勒東邀請他加入超現實主義運動。
不過,1935年,賈科梅蒂重回具象雕塑的創作中,他開始對頭部雕塑產生濃烈興趣,并鉆研一生。起初,布勒東對其轉向寫實表示差異,認為“每人都會雕塑頭部?”,這令賈科梅蒂頗為不滿。在他眼中,頭部的刻畫是最難的,因為它們“始終無法和自己肉眼看到的一樣?”。本次展覽中,首次展示了其三十年代創作的一件石膏上色作品《男人頭像》。
1937年,賈科梅蒂在花神咖啡館結識了薩繆爾·貝克特。之后,他們經常一起夜游蒙帕納斯街區的酒吧和妓院。賈科梅蒂的一些裸女雕塑源自那段時光的經歷,而大千世界中的人物,讓他感到現實和戲劇的碰撞,他將這些真實人物轉換為雕塑,并用堅實的底座托起它們,就像為其設立了一個舞臺。
戰爭對賈科梅蒂的影響很大。二戰期間,他回到瑞士避難,并遇到了他的妻子安妮特。這個階段,他開始放大或縮小雕塑,其作品開始變得纖薄細長。絕大多數將他的做法歸結于對戰爭的絕望和孤寂,而他卻認為這只是重現眼睛的“所見”。他曾說:“我縮小尺寸,是為了將它放回到我看一個人的真實距離:一個十五米高的女孩,從遠處看也就十多厘米而已?!?/p>
此次展出的《帶底座的小件半身像》、《森林》、《籠子》是賈科梅蒂五十年代后的作品。可以看到,賈科梅蒂晚年的作品將瘦削達到極致。這種極致也能從《威尼斯女人》中可見。1956年,他為準備參加威尼斯雙年展法國館的展覽,創作了一系列女性石膏雕塑。據說,賈科梅蒂總共完成了13件不同的作品,卻保留了其中10件,后來9件被澆鑄為青銅。
與其作品創造的天價不同,賈科梅蒂的瘦削作品越是有名,他的個人經歷和創作脈絡的變化越是神秘。如今,距離“賈科梅蒂回顧展”中國展還有兩周左右的時間,雅昌帶您精選部分重要的作品。
除全球最貴雕塑,以下作品同樣不容錯過
若從觀展順序出發,這組放在一樓的作品應是本次展覽的最后的壓軸之作。作品中的“男子頭部”、“高個女人”和“行走的人”是賈科梅蒂一生最迷戀的幾大主題,消瘦、單薄的形象更是其戰后主要探索方向。因此,要想了解賈科梅蒂,這組作品是一個不錯的“入口”。
這組作品的特殊之處,在于它還原了賈科梅蒂生前沒完成的藝術計劃。1958年12月,賈科梅蒂作品的收藏者戈登·邦夏委托其在大通曼哈頓廣場的公共空間創作雕塑。賈科梅蒂直接想到了他最鐘愛的主題:男子頭部、高個女人和行走的人。有資料顯示,為實現這一作品,賈科梅蒂先后完成4個《高個女人》、2個《行走的人》以及2個《男子頭像》,但他最終將它們放置在其他的公共空間中,因為他1960年并未在紐約考察。一直到1965年紐約個展后,他才得以前往紐約,直到生命結束,他未能實現這一計劃。
正如前文所說,賈科梅蒂一生都在追求如何刻畫頭部。這一決定是從1935年開始的。當時,他不再熱衷超現實,也褪下立體主義的烙印,重新回歸寫實雕塑。這令布勒東感到費解,他的一句“每個人都知道如何刻畫頭部”,令賈科梅蒂非常不快。事實上,他認為刻畫頭部是最難的一件事,因為無論怎么處理,都與其肉眼看到的有所差異。在早期頭部處理上,賈科梅蒂會在石膏上涂油彩,后來他開始在青銅作品上進行上色。從作品的表現方式來看,上世紀30年代的頭部非常注重寫實,這與后期尖銳、單薄、消瘦的作品形成強烈的對比。后來,賈科梅蒂的名言:“如果我從正面看你,我就會忘了你的側面。如果我從側面看,又會忘了你的正面?!背闪怂麘鸷笙鞅∽髌返睦砟睢磺卸际且驗榻咏坝^看”。
在作品《高瘦的頭像》中,賈科梅蒂正是營造“橫看陳嶺豎成峰”的效果。從側面看,像一張薄薄的剪影,立體的眉骨、高挺的鼻梁、微張的唇部刻畫出男子的歐式立體的側顏;從正面看,它高聳的鼻尖幾乎能化為一個“點”,直至沖破觀眾的視線。除此之外,作品的層次感更為豐富,僅看作品即能感受到賈科梅蒂反復打磨作品的痕跡。
造成作品風格變化的原因和時代背景有關。二戰對賈科梅蒂帶來巨大影響。1940年,他從巴黎逃往瑞士日內瓦,在那里創作“微型雕塑”。戰后,他回到巴黎,開始創作非常大型的女性形象。這一階段,賈科梅蒂創作的人體四肢和腰線異常纖長,他有意淡化了五官的刻畫,僅以“紙片人”的整體形象傳達一個從“遠方走來的人”。自此以后,“消瘦的人"成為賈科梅蒂最知名的形象。
1950年春,賈科梅蒂開始創作《廣場》。廣場中的人物是“微型雕塑”的一種嘗試,賈科梅蒂曾說,這些微小的形象是他遠距離觀看人物慢慢近時的真實狀態。有傳言稱,《廣場》的原計劃是在基座上放置三位女性和一位男性頭像,但在做這件作品時,它們的擺放方式并不能讓賈科梅蒂滿意。直到有一次無意間的嘗試,他找到了真正想要的樣子,完成了兩件作品,一是由九座雕像組成的《林中空地》,二是由七個女性雕像和一男性半身像組成的《森林》。
1950年,賈科梅蒂寫信給皮埃爾·馬蒂斯時稱,《森林》能讓他回憶到童年中真實的森林場景。作品后方有一位似乎在看著女性的男子。在那封信里,賈科梅蒂說自己感受到那些女子成為了樹扎根在底座之上,而其頭部成為一顆顆石頭。
在上世紀30年代初,賈科梅蒂首次使用“籠子”來表達作品和空間的關系。1947,作品《鼻子》再次使用這種空間關系。在這件作品中,賈科梅蒂使用“懸掛”頭部的方式呈現“搖搖欲墜”的藝術。細長、尖銳的鼻子伸向籠外,直指痛苦與不安的神經。
賈科梅蒂的作品充滿豐富的層次,不同的觀看角度能達到完全不同的視覺效果:這件作品形似左輪手槍,鼻尖沒有子彈,卻流露出絕望的情緒;近觀槍體上方則是一只骷髏,其嘴部不自然的張開,營造出病態的情緒。賈科梅蒂生前保留了兩件石膏版本的《鼻子》,根據第二件作品的版本,他澆筑了第青銅版本的《鼻子》。據有關信息介紹,在創作《鼻子》后的三年,賈科梅蒂將籠子載體植入更多的作品,如《籠子里的小雕像》等。
“籠子”的主題在同名作品《籠子》上進一步得到發展。這只籠子被堅實的底座高高踮起,底座的四柱和籠匡更纖長而細致。纖細的形態和堅實、帶有顆粒感的底座形成強烈的對比。
和《籠子》或《底座上的四個小雕像》一樣,《帶底座的小件半身像》同樣用高高的底座托起形態各異、大小不一的雕塑,它們的尺寸和細致程度與底座形成對比,仿佛是一件與人等高的“離地的雕塑”。這件作品也是賈科梅蒂嘗試利用廢棄底座的代表作之一。
賈科梅蒂的主要繪畫是在1946年之后完成的。上世紀50年代末,他畫了一系列站立裸女,這與其做的高大雕像相呼應。他用寥寥數筆精簡了女性特稱,人物的輪廓線隱約可見。這些女性的雙臂垂在兩側,無法分辨五官,她們或是以藝術家妻子安妮特為原型創作的。在這件《站立的高個裸體像》中,藝術家用幾何形態勾勒出女性特征:錐狀的乳房,圓形的腹部,三角形的腰腹,和幾筆突出膝蓋的骨架。賈科梅蒂營造出層疊的頭像,并突出其頸部。每一個部位,都與周圍的空間發生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