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壺收藏:有文化附加值才有更大空間
[ 發布時間:2013-04-01 15:19:14 | 作者: | 來源:本站? ]
精明的收藏者意識到,近現代紫砂壺的行情已不低,要尋找還有升值空間的紫砂壺,必然要選擇有文化“附加值”的一類。紫砂壺本來只是民間用器,按行內公認的說法是,明代文人陳曼生酷愛紫砂,采取自己畫圖稿,藝人按圖制作茶壺,自己還在壺身以繪畫的方式,使紫砂壺“升格”為藝術品。這種風氣沿襲至今。在近日廣州市文物總店粵雅堂舉行的“嶺南書畫名家和宜興紫砂工藝大師聯袂作品展”上,就展出了一批嶺南書畫名家林墉、陳永鏘、盧延光等與宜興紫砂工藝大師徐克強、吳淑英等合作的紫砂壺,每位嶺南書畫名家都是第一次在紫砂壺上進行創作。藏家王行書對于紫砂壺和書畫有獨特的見解:“傳統的紫砂壺是藝人在紙上畫圖后翻印到紫砂壺上再雕刻,由于不是一種隨性的創作,所以自然會稍嫌僵硬,更強調工而往往忽略了藝。而畫家在紫砂壺上畫畫是一種創作,與紫砂壺的線條相得益彰,成為一件更好的藝術品?!?
此前,書畫家畫陶瓷“風行”,而業內對此褒貶不一。有的認為這是書畫家與工藝師的合作,是一種再創作,提高陶瓷的藝術品位;另一種說法認為,書畫家不該“踩過界”,因為在瓷器上畫畫只是把瓷器當作宣紙,無法更好結合陶瓷工藝更好發揮書畫藝術。書畫名家畫紫砂壺是否也存在這樣的爭議??
在王行書看來,雖然都是在器物上寫字作畫,但是陶瓷跟紫砂壺還是有很多不同之處:“陶瓷講究通過窯變再現藝術感染力,所以陶瓷要上釉,追求燒制后釉面的變化,追求色彩和立體感。而紫砂壺在工藝上很難達到瓷器的這種色彩,因為其成形需要的溫度更高,它更追求線條美??梢哉f,在紫砂壺上作畫相比在瓷器上作畫更可以保持書畫的原態?!薄跋鄬Υ善鱽碚f,紫砂壺目前還沒有過于商業的做法。”于先生認為,主要是這種名人書畫的紫砂壺不可能形成一個市場,只是適合部分收藏者“雅興”的“小眾藏品”:“市場推廣需要量,書畫家不會愿意批量‘生產’那么多的紫砂壺,往往是以壺會友。其次,這些名人書畫紫砂壺的價格也往往難以衡量,因為沒有價格參考、價格標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