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MA2016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調查報告發布
[ 發布時間:2016-07-24 11:51:30 | 作者: | 來源:雅昌藝術市場監測中心? ]
2016年7月21日,由雅昌藝術市場監測中心(AMMA)推出的《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調查報告 2016春》正式發布。據雅昌藝術市場監測中心(AMMA)不完全統計,截至2016年6月30日,2016 年春拍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總成交額為244 億元人民幣,同比小幅下滑2.30%。在上拍量和成交量縮減的狀況下,成交率同比提高10個百分點。
雅昌藝術市場監測中心(AMMA)顧問、中央美術學院特聘教授、資深藝術市場專家龔繼遂表示:2016年上半年整體宏觀經濟沒有大的流動性過剩,一線城市雖然大的限購政策依然存在,房地產價格卻回暖抬升;制造業和股市依舊沉悶低迷,沒有暴漲形成的盈余,總體來說藝術品市場支持資金總量依舊維持去年的趨勢。
地域方面,京津唐依舊獨占鰲頭
京津塘地區依靠著其深厚的中國藝術品存世量基礎和當地拍賣行業的繁榮發展依舊是占據了各地區成交額的首位,同比上升了12.28%。長三角地區和港澳臺地區在本季春拍成交額方面都略有下降,平均下降幅度在5% 以下。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珠三角地區下降幅度為16%,珠三角地區藝術品拍賣行業起步較晚,再加上近幾年的市場持續處于一個調整期的大環境中,這就導致本來處于發展期的珠三角藝術品拍賣行業又因大環境而變得發展緩慢。本季春拍海外市場表現的較為萎靡,在成交額方面同比下降了25.29%。
“穩、進、新、好、難” 中國經濟穩中有憂 藝術品市場依舊呈下滑之勢
2016年上半年的中國宏觀經濟環境用五個字來形容就是:“穩、進、新、好、難”,對此,雅昌藝術網高級顧問、中國人民大學黃雋教授從國際及國內經濟環境進行了解讀。“從國際上來看,低迷的世界經濟遇到英國脫離歐盟,短期引起了金融市場的動蕩,全球股票、匯率、原油、黃金等市場都受到明顯沖擊。各國金融市場將進一步作出差異化反應,長期將對世界經濟造成深遠的影響,世界經濟將面臨再平衡,經濟復蘇的前景變得撲朔迷離。
“縮量增質” 已成為各拍賣公司的重頭戲
在經歷了持續4年的低谷之后,2016年春拍藝術市場依舊呈現調整態勢,“縮量增質”已成為各拍賣公司的重頭戲。保持成交額的持續增長在經濟下行、金融市場不穩定的情況下,成為各大拍行面臨的越來越困難的事情。據雅昌藝術市場監測中心(AMMA)不完全統計,截至2016 年6月30日,全國藝術品拍賣會數量、專場數量、以及上拍量、成交量同比2015年春均有不同幅度的下滑,下滑幅度平均為15.42%。
三大板塊總成交額為228億元
2016年春拍,中國書畫、瓷雜、現當代藝術三大板塊總成交額為228億元,同比去年春拍下滑了1.19%。中國書畫板塊表現行情呈小幅反彈,其中表現最為出色的為古代書畫。
藏家跨界,油畫收藏家億元主攻中國古代書畫
本季中國藝術品春拍市場中比較明顯的一個熱點就是藏家群體的變化。近年來,中國藝術品市場的本土化發展趨勢以及良性的競爭環境為藏家提供了較為優越的投資機遇。從藏家的角度而言,新買家陸續入場,藏家逐漸從“50 后”“60 后”過渡到“70 后”“80 后”,甚至出現了“90 后”的藏家入場參與拍賣的情形,年輕藏家的加入為拍賣行業注入更多的新鮮血液。除了藏家構成的不斷更新之外,今年春拍中,還出現了以收藏當代藝術品為主的藏家花高價收購古代書畫作品的現象。例如,當代藝術領域的藏家王中軍和張小軍開始入場競買古代書畫,成為當仁不讓的新買家,這體現出了近年來藏家跨界以及收藏多元化的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