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具影響力的三十件裝置藝術作品”揭曉
[ 發布時間:2016-08-21 11:17:46 | 作者: | 來源:雅昌藝術網? ]
“最具影響力的三十件裝置藝術作品”評選活動現場
?。ㄓ崳?016年8月6日下午在“神農論壇——中國裝置藝術三十年”研討會現場進行了“最具影響力的十件裝置藝術作品”的評選活動,此項評選一方面旨在梳理中國裝置藝術三十年最重要的作品,另一方面進一步確立神農論壇在中國當代藝術中的權威性和影響力。
中國裝置藝術三十年最具影響力作品評選專家顧丞峰
作為此次評選工作的負責人之一,批評家顧丞峰在接受雅昌藝術網專訪時,談到此次評選的規則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作品本身所達到的文化針對性;二是作品在重要的歷史關頭、時間節點是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力,也就是在彼時彼地的重要性;三是藝術家創作的持續性,這個規則是與會評委們的常識性基本共識,在這個共識的基礎上,進行三輪的評選工作,第一輪是郵件評選,從約60件作品中郵件選出30件預選作品,如備選名單有遺漏的話,還有自選名單可以填寫;第二輪投票是在8月5日的會上從約150件提名作品中再次選出30件作品,在提名的過程中還可以做作品的補充;8月6日下午,第三輪投票是讓在座批評家從60件作品中投票選出最后30件作品。
參與評選的專家名單如下:陳默、陳孝信、高嶺、顧丞峰、何桂彥、賈方舟、冀少峰、李曉峰、劉淳、魯虹、馬欽忠、孫振華、陶詠白、佟玉潔、王端廷、王林、楊衛、殷雙喜。(按姓氏首字母排序)
中國裝置藝術三十年最具影響力作品評選結果如下:陳箴《圓桌》(1995)、谷文達《聯合國》系列作品(1989起)、吳山?!都t色幽默系列之一?赤字》(1986)、艾未未《向日葵種子》(2010)、黃永砅《〈中國繪畫史〉和〈現代繪畫簡史在洗衣機攪拌了兩分鐘》(1987)、毛同強《地契》(2010起)、宋冬《物盡其用》(2005)、姜杰《大于一噸半》(2014)、尹秀珍《可攜帶的城市》(2003)、蔡國強《草船借箭》(1998)、林天苗《纏的擴散》(1995)、呂勝中《招魂堂》(1990)、王魯炎《鋸》(2008)、徐冰《天書》(1987)、展望《城市》(2003)、張永見《黑匣子——天命指南——由痣看命》(1989)、高氏兄弟《子夜的彌撒》(1989)、王功新《布魯克林的天空》(1995)、王晉、郭景涵、姜波《冰-96中原》(1996)、肖魯《對話》(1988)、施慧《老墻》 (2003)、隋建國《運動的張力》(2012)、汪建偉《黃燈》系列(2011)、陳慶慶《漢--拷貝出土文物》(2003)、陶艾民《女人河》(2005)、《真相》(2011)、徐冰《何處惹塵?!罚?004)、徐坦《Made in China 》(1990)、鄭國谷《再銹2000年》(1999-2000)、徐震《香格納超市》(2007)三十件作品。
顧丞峰教授認為此次評選是一次公平、公正、公開的當代藝術作品評選,選出來的三十件作品是具有代表性的,總體上概括了裝置藝術三十年的主要成就。相比于前兩屆來說,這是比較圓滿的結果。原因在于:一、評選的基礎工作做得很扎實;二、評委們雖然有不同意見,但都在充分尊重和堅持規則的基礎之上,用既定的方式有效地參與了評選;三、在媒體在場的情況下、主辦承辦方監票的條件下進行的公開評選工作。
對于評選中的遺憾,顧丞峰教授認為,雖然比較順利地得出了結果,這是個基本公平的結果,但還是有些重要的藝術家沒有進入到名單中,這個和評委的視野局限性有關,也和該藝術家在彼時彼地的影響力傳播程度有關。
評選的過程是個民主的過程,民主是要付代價的,在充分民主之下所評選出來的結果只能說不是一個最壞的結果,而不是最好的結果??梢钥隙ǖ囊稽c是,結果和有些人心中想象結果會有距離,但這個結果一定是比獨裁的、內定的、黑箱操作的結果要更具加公平和公正,是一種遺憾的民主,但總比沒有民主好。每一次評選都有遺憾,遺憾也是一種具有缺憾的美。
中國裝置藝術三十年·最具影響力作品:
陳箴 《圓桌》(1995)
?
谷文達《聯合國系列-人間》(1989年起)(人發編織)
吳山專 《紅色幽默系列之一·赤字》(1986)
艾未未 《向日葵種子》(2010)
黃永砅 《〈中國繪畫史〉和〈現代繪畫簡史在洗衣機攪拌了兩分鐘》(1987)
毛同強 《地契》(2010起)
宋冬?《物盡其用》(2005)
姜杰 《大于一噸半》 (2014)
尹秀珍 《可攜帶的城市》(2003)
蔡國強?《草船借箭》(1998)
林天苗?《纏的擴散》(1995)
呂勝中 《招魂堂》(1990)
王魯炎?《鋸》(2008)
徐冰?《天書》(1987)
展望?《城市》(2003)
張永見 《黑匣子——天命指南——由痣看命》(1989)
高氏兄弟 《子夜的彌撒》1989
王功新 《布魯克林的天空》(1995)
王晉、郭景涵、姜波 《冰-96中原》(1996)
肖魯 《對話》(1988)
施慧 《老墻》 (2003)
隋建國?《運動的張力》(2012)
汪建偉 《黃燈》系列(2011)
陳慶慶?《漢--拷貝出土文物》2003年
陶艾民 《女人河》(2005)
魏光慶?《真相》(2011)
徐冰?《何處惹塵埃》(2004)
徐坦 《Made in China 》(1990)
鄭國谷 《再銹2000年》(1999-2000)
徐震?《香格納超市》(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