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三桂重寶首次現世在昆展出
[ 發布時間:2017-02-21 11:19:49 | 作者: | 來源:昆明日報? ]
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清廷下令撤藩。于清康熙元年被晉封為平西親王的吳三桂聞訊后叛清,自稱周王。1678年中秋,吳三桂病死長沙。三百多年后,一對杯柄里部刻有“平西王府”四字的龍鳳金杯,出現在昆明。它們曾經的主人,就是那“沖冠一怒為紅顏”的平西王吳三桂。2月8日起,平西王龍鳳金杯、玉杯以及吳三桂本人的銅制塑像在位于昆明煤機廠的金夢博藏館進行展出,同時在這個“吳三桂龍鳳金杯回流展”上展出的,還有收藏家康渝春收藏的千余件從海外回流的文物,涵蓋字畫、銅塑、金飾等種類。
展覽上展出了千余件從海外拍回的文物。
首次亮相的龍鳳金杯。
孫清彥作品。 記者楊艷輝攝
三件重寶揭開神秘歷史面紗
對于吳三桂,云南人總有一種復雜的親近感。這也是為什么收藏家康渝春一聽說有藏家出售吳三桂藏寶,就迫不及待趕去。
在大洋彼岸的洛杉磯,他發現了吳三桂的三樣寶貝。
“那是十五六年前的事情,我一個收藏界的朋友牽線,告訴我這個線索。當我來到這個華人家庭中時,有些唏噓,他們家已經沒落了,條件不是太好,中文說得也磕磕絆絆?!倍斂涤宕悍瓌舆@對精巧的金杯時,一眼瞥見“平西王府”四字,他眼睛都亮了。
作為一個云南人,作為一個昆明人,這是他再熟悉不過的一個歷史人物。更別提這是一件多么精巧的器物?!斑@對龍鳳金杯具有明代典型的掐絲工藝特點,用金線編織成龍和鳳后焊接在金杯體上,杯體是整體鑄造的,用金絲編織成的龍鳳要焊接到杯體上,做到一絲不毀幾乎是不可能的,然而,此對金杯卻達到了幾近完美的程度,就目前的科技和新技術都難以完成!特別要提到的是杯柄處由編織工藝和炸珠工藝結合,并且分兩層焊接,如此的近距離,焊接時卻相互不受影響。”康渝春介紹。
杯子造型端莊大氣,杯體上的龍鳳圖案昭示了平西王稱帝的野心,杯柄里部刻有“平西王府”四字,杯底有方章款“李永安制”,“此人在史書上無記錄,但從歷史的角度推測應為諧音‘你永安’”,康渝春推測,那時的工匠知道造這樣的杯是要殺頭的,所以不敢落真名。
另一對虎皮翡翠玉杯也頗有特色,金鑲紅寶石的底座在光的作用下能夠反射到碧綠的杯體中。雖然沒有款識,但康渝春推斷,“這個翡翠有個特殊的名字叫虎皮,而其中冰糖虎皮是最好的料,應該是來自段世家族,當吳三桂做了平西親王,鎮守云貴之后,這對杯子可能由于種種原因,被吳三桂占有?!?/p>
除了金杯、玉杯,此次展出的還有一尊可能是吳三桂本人的銅制塑像。“這完全是意外之得,當時這個藏家將金杯、玉杯讓給我之后,我臨走時又問我,還有個銅爺爺要不要。他拿出來我一看,當下第一感覺就是,這不就是吳三桂的銅像嘛。”
“盡管銅像沒有標識這是吳三桂造像,但我們通過鑒定、分析,認為這是吳三桂為了稱王,自己所造的銅像?!彼治觯@座銅像用朱紅漆和金漆,以典型的云南佛像制造方式鑄像,這一點跟其他省份都不一樣。其次,此外歷代祖制的皇族明確規定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為自己鑄造銅像,在云南,除了吳三桂,清代的其他歷史人物都不敢這么做?!?/p>
花費逾億滿世界找云南寶物
尋寶的路,不容易。
“這些展出的千余件作品,有九成是從海外回流來的,二十多年了,我就是通過拍賣行拍賣、從收藏家手中購買,讓這些流落海外的文物回家,讓國人能再次見到這些中國歷史上的耀眼明珠,花費過億?!泵恳淮闻馁u,都要經歷情緒的大起大伏,對身體、心理都是考驗。
5年前,康渝春來到日本的拍賣行,競拍一面銅鏡。
“我的心理價位本來10萬元是上限,但后面有個人一直在跟我競拍,一路追加,我想著,過了30萬元就不拍了,結果后面突然一團糟,我扭頭一看,跟我競拍那個人突然心臟病倒下了,就這樣,那面銅鏡就被我拍下,跟著我回國了?!?/p>
康渝春在得到那對金杯、玉杯、銅像后,也在有意識尋找關于吳三桂的文物,但時間過去了,收獲不多?!霸谶@次展覽中,關于云南的重要文物僅有十件,而關于吳三桂的,我全世界搜尋了這么多年,也僅僅只有這三樣?!?/p>
十多年前,有藏家出價千萬,欲向康渝春收購那對龍鳳金杯。“我也很糾結,十多年前的一千萬啊,還是挺值錢的。但我最終沒舍得出手?!碑吘?,這世上可能也只有這么一對金杯了。
值得關注的是,除了有關于吳三桂的三樣寶物,此次展覽還有云南呈貢糜生孫清彥的書法作品兩幅。這位清末的著名書畫家,昆明的地標“金馬碧雞坊”的兩坊額,即其手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