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之后,收藏市場更明朗
[ 發布時間:2017-03-16 11:22:21 | 作者: | 來源:藝周刊? ]
楊柳吐翠,玉蘭綻新,3月15日的北京,已是春意盎然。天安門廣場上晨光明媚,人民大會堂前紅旗漫卷。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在這里隆重閉幕。
?
全國“兩會”中,文化藝術界委員們的議案圍繞著如何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加強文化自信,意圖就是把傳統文化當成強國出路,打出一手絕好的中國牌。
近日,由雅昌藝術市場監測中心和Artprice聯合推出的《2016年度藝術市場報告》正式發布,2016年全球純藝術市場拍賣總成交額為124.49億美元(含傭金),同比2015年減少了23%。中國純藝術拍賣總成交量為9.14萬件,總成交額為47.92億美元,以38%的市場份額躍居全球第一,重新奪回全球純藝術市場的主導地位;美國退居全球第二,市場份額降至28%;英國以17%的市場份額位居第三。從純藝術市場的拍賣成交量和總成交額的情況來看,中西方藝術品市場依舊呈現緩慢發展的態勢。
自上世紀九十年代,收藏熱已經席卷全國近三十年,收藏的群體據說已經近1億人,目前參與收藏的主要是50后和60后群體。
從收藏者的年齡層次看,始終會集中在四十歲到六十歲人群,隨著時間的推移,70后甚至80后的收藏者將會漸次進入到這個行列中,我們大可不必擔心收藏界后繼無人。
中國文玩收藏的中低價位段正在升溫,古玩漸成普通人能接受的大眾消費項目。在各大城市古玩市場“淘寶”、從事舊貨收藏的人越來越多,如北京的潘家園、成都的送仙橋、南京夫子廟等,每到周末就熱鬧非凡,甚至許多外國人也慕名而去。
企業攜大量資本正在大張旗鼓地進入藝術品市場,從先前的新疆廣匯、萬達集團、龍美術館等,到新浮出水面的一批,如蘇寧集團、寶龍集團、華誼兄弟、三胞集團等。由于許多實力雄厚的企業介入,使得中國藝術品價格發生巨大的變化,迅速進入億元時代。
企業家的豪擲之舉或許一些人會質疑其“炒作”之嫌,但他們不可否認地成為了當前藝術品拍賣市場的收藏主力。正如有評論指出,中國的藝術品市場正在成為民營資本關注的新興領域,未來可期。
如今,由于互聯網的發展,信息傳達更加便利,拍賣價格數據庫在藏家和專業人士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從而增加了藝術品市場的透明度。因信息不透明而受到詬病的藝術品經銷商反而成為這一趨勢的受益者。一旦價格的可見性不再是購買的障礙之后,專業性和對于作品、藝術家和藝術史的解讀反倒成了藏家更加關注的焦點,藝術品經銷商在這方面的優勢便體現出來。
除了兩會,國家文物局印發了《國家文物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其中,“鼓勵民間合法收藏文物,提升社會文物管理服務水平”一項內容頗受關注,也給收藏界帶來了利好消息。
業內人士盛兵對記者表示,希望國家能夠參與建立一個民間文物收藏、交易的平臺,“老百姓可以來到這個平臺上放心地鑒定、交易文物。同時,還要對民間收藏情況進行摸底,使盡可能多的文物流傳有據可查,進而培育民間真正的專家和收藏者,將文物的文化價值延展開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