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底珠寶 別光看拍賣場
[ 發布時間:2017-06-05 12:25:53 | 作者: | 來源:雅昌藝術網? ]
往年夏季都是珠寶交易淡季,不少市民認為是“抄底”珠寶的好時機。但專業人士并不提倡盲目抄底,鉆石、彩色寶石市場中合成品、染色處理品的數量眾多,市民一方面要擦亮眼睛規避假貨,另一方面要通過市場學習找到真正的價值洼地:多數珠寶不但沒有增值潛力甚至沒有保值能力,無“底”可抄,碧璽、大規格鉆石等寶石才是被考慮“抄底”的對象。
鉆石:五億元粉鉆刷新歷史成交價
今年夏季,鉆石市場的拍賣歷史紀錄被刷新,某國際大型拍賣公司在中國香港成功拍賣出了約25克拉的粉色鉆石,成交價格近5億元。無獨有偶,日內瓦拍賣會上,“阿波羅與阿特米斯”藍色、粉紅色水滴形鉆石分別以近3億元與1億元的高價成交。鉆石首飾由此再次受到了收藏人士的追捧,被看作是保值、增值的重要標的。但記者對珠三角零售市場的調查卻與拍賣市場的趨勢不相符:1克拉、H色的鉆石項鏈,12年前的零售價格在9萬元上下,2017年的價格也只有10萬~12萬元,漲價幅度不超過15%,不僅完輸房價,還跑輸了黃金、銀行理財產品。
小心中招:自從2011年廣東檢測市場上發現了合成鉆石以來,合成鉆石產業有增長之勢。外觀來看,合成鉆石與天然鉆石并無差別,但前者沒有收藏價值。絕大多數情況下,商家都會告之顧客合成鉆石的身份,珠三角市場上合成鉆石的價格目前為同等天然鉆石價格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但也有一些商家和電商珠寶平臺,利用消費者貪便宜的心理,將合成鉆石當成天然鉆石來賣。消費者需要認準天然鉆石的檢測證書,如果還不放心,要多找一家第三方檢測機構。
建議:鉆石之所以增值慢,是因為鉆石是一種國際珠寶,而縱觀50年珠寶史,只有被華人世界認可的翡翠、和田玉,才可能出現大幅增值的走勢。但鉆石的保值價值卻是投資者公認的。對比往年,今年的特點在于:品牌珠寶大型促銷活動多,五折、六折甩賣鉆石者比比皆是。
為此,廣地珠寶檢測中心的項賢彪主任建議:普通消費者不妨逢低購買,盡量去品牌商家而非電商平臺“抄底”,防止遇到合成鉆石。收藏愛好者不必盲目抄底,3克拉重量以上、H色品級以上的鉆石,才有真正意義上的收藏價值。
彩色寶石:頂級藍寶石 祖母綠重回牛市
在端午假期中,廣州日報記者調查本地市場,發現沉寂1年的彩色寶石市場出現了較明顯的回暖,碧璽、紅藍寶石與祖母綠重新受到了市民的關注,東風東路某知名商家一個假期出售了二十幾件碧璽產品。商家大規模的促銷活動是彩色寶石重新受到追捧的重要原因,而國際市場的彩色寶石交易也呈現出了振蕩向上的趨勢:彩色鉆石首飾成為夏季深圳珠寶展與香港珠寶拍賣會上的香餑餑,藍寶石、祖母綠交易重回牛市狀態,幾百萬元、上千萬元成交者比比皆是。
小心中招:在市場上,會有一些混淆類別、以次充好、染色優化的產品出現。而與鉆石相比,彩色寶石的證書鑒別系統并不完備,比如美國寶石協會的“紅寶石”鑒別標準就普遍沒有得到亞洲寶石業人士的認可。為此,遇到顏色過于鮮艷、無瑕疵無裂紋的彩色寶石,無論什么類別,消費者都要特別當心。出國旅游時,不要在外國盲目購買彩色寶石。
建議:菲爾珠寶的王卓總經理認為,彩色寶石最值得抄底的是碧璽(尤其是碧璽原料石),具有中國文化背景,價格自2015年末開始回落,至今已經到了相對低位。再者,貓眼、紅寶石、藍寶石與祖母綠的莫斯密度在八以上,與鉆石一起,是世界范圍內公認的五大寶石,其3克拉以上的高檔產品也具備保值能力與增值潛力。此外,類似帕帕拉恰之類的小類珠寶,概念新穎,收藏愛好者可以給予適當關注。多數類別的彩色寶石,與鉆石一樣增值緩慢、鑒別困難,并非普通消費者“抄底”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