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博物館百物展”策展人貝琳達·克里勒開講
[ 發布時間:2017-07-04 18:47:40 | 作者: |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
“大英博物館百物展”策展人貝琳達·克里勒解讀展覽(上海交通大學/供圖)
?
中國社會科學網上海訊(記者 李玉)從奧杜威峽谷出土的石質砍砸器,到中國深圳生產的太陽能充電電燈,100件來自大英博物館的無價之寶,縱橫200萬年,橫跨五大洲,每一件都是一部微縮歷史,將帶你從中領略200萬年里最偉大的人類文明,感受人類探索世界的偉大足跡。這就是正在上海舉行的“大英博物館百物展——濃縮的世界史”。6月30日,“大英博物館百物展”策展人貝琳達·克里勒走進上海交通大學世界博物館館長文博講堂,深度解讀這場珍貴的文物展。上海交通大學文化發展基金成立儀式同期舉行。
貝琳達·克里勒是大英博物館國際事務部策展人,她的工作內容是主要利用跨學科方法進行跨類別藏品展覽的策劃。自2012年進入大英博物館工作,負責管理羅馬不列顛文物收藏,并擔任跨類別研究項目“信仰的帝國”的核心成員。在劍橋大學獲得相關專業的博士學位后,她對羅馬帝國的藝術與考古有了濃厚的興趣。
貝琳達·克里勒以“大英博物館百物展——濃縮的世界史”為題,介紹展覽形成的背景和發展歷程——如何從一臺備受歡迎的BBC廣播節目,克服重重挑戰,發展成為一場實物展覽并進行全球巡展。同時,她帶領大家通過這100件珍貴展品,通過這些使人驚嘆不已的發明,領略200萬年中偉大的人類文明,追溯人類才智的發展和探索世界的歷程。
英國駐上??傤I事館總領事吳僑文和藝術教育專家、上海美術教育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王小音作為特邀嘉賓上臺,與貝琳達·克里勒一同從中西方理論和實踐的角度,針對博物館的教育作用和社會功能,以及博物館如何作為中英文化的切入點,與觀眾展開交流與對話。
據介紹,上海交通大學世界博物館館長文博講堂——堂【TANG】·文博講堂致力打造一座“可讀式”、“移動式”、“開放式”博物館,一場“歷史性”、“人文性”、“創新力”分享會,使觀眾們在世界各國的著名博物館館長及文博領域專家的精彩分享中,展開與世界、歷史以及自我的對話。文博講堂的成立與發展得益于由校友發起成立的上海交通大學文化發展基金的大力支持。開講前,上海交通大學文化發展基金的成立儀式舉行。文化發展基金的成立,日后將積極推動交通大學高品質文化品牌的形成,促成更多文化合作及創新成果的產生,為文化發展和傳播做出創新性的貢獻。
本次活動由上海交通大學、上海博物館主辦,由上海交通大學文化發展基金,全國高校博物館育人聯盟,上海高校博物館育人聯盟,上海交通大學黨委宣傳部、文明辦承辦,英國駐上??傤I事館為活動提供大力支持。
?
與會嘉賓交流對話(上海交通大學/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