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蘇富比:中國藏家投得毛主席親筆手記 逾估價10倍成交
[ 發布時間:2017-07-14 11:22:29 | 作者: | 來源:雅昌藝術網? ]
倫敦蘇富比舉行之"英國文學、歷史書籍、兒童文學與插畫"于7月11日圓滿結束,全球極為罕見之毛澤東親筆手記珍藏(估價:6萬至8萬英鎊*)由一名中國藏家以704,750英鎊投得,遠超估價逾10倍,為全場最高成交拍品!該批手記出自1975年起,為毛主席晚年與古典文學學者蘆荻多次會面的成果,印證毛澤東在中國古典文學方面的興趣和素養。此手記公開在全球拍場上獨一無二,殊為珍貴。
該中國藏家表示:"毛主席是那個年代人心中永遠的紅太陽,我只是想通過一些力所能及的行動,為繼承弘揚他的思想和精神貢獻微薄之力。"
延伸閱讀:
這批獨一無二的手記是毛主席晚年與古典文學學者蘆荻多次會面的成果。二人皆祖籍湖南,份屬同鄉。
毛澤東筆記
毛澤東晚年視力衰退,言語表達不清,長年養成的讀書習慣難以為繼。因此,黨中央委員會受托尋人為主席讀誦詩詞古文,最終蘆荻獲任命此工作。
二人初次見面時,蘆荻無法聽清毛澤東的言語,故請他在筆記本寫下想法,以便二人溝通。她亦紀錄當中的對話。
毛主席對詩詞與政治思想的交匯深感興趣。他贊同唐朝詩人白居易之主張,認為詩詞理應反映當下社會狀況;又稱贊杜甫為唐代詩圣,從其詩詞文章中可見他對百姓的苦況熱切關懷(盡管毛曾直言他不喜歡杜甫總是「哭哭啼啼」)。
毛又批評漢朝班固《兩都賦》巧言指「王澤竭而詩不作」,稱頌歌詩賦只為圣君明主而寫。毛澤東最欣賞的唐朝詩人為李白,并引蘆荻誦讀《蜀道難》,認為它與當下政治環境有所共鳴。
此批手記一直由蘆荻家族珍藏,將于7月11日倫敦蘇富比「英國文學、歷史書籍、兒童文學與插畫」拍賣會亮相,估價為6萬至8萬英鎊*。
毛澤東醉心文學
在辛亥革命前幾年,正值少年時期的毛澤東在家鄉湖南東山高等小學堂上課,開始醉心詩文。他手不釋卷,博覽群書。1918年到達北京時,在北京大學圖書館任職助理,當時的管理員是早期中國共產主義理論家李大釗。
毛澤東筆記
毛澤東嗜書如命,甚至委人在他的軍裝外套縫上一個大口袋來放書。曾與毛澤東在井岡山共事的紅軍革命黨人憶述,在1927至1928年間的艱苦時期,毛主席都會在難得的安寧日子里,抓緊機會與朱德和陳毅等同志談詩論文。
毛主席一生所作詩詞甚多,不過部分現存署名作品的真實作者仍未有定論。早于1917年夏天,毛澤東在湖南漫游一整月,沿途求宿問食,并寫詩作詞。期后,在漫長的戰爭歲月里,他依然筆耕不輟。1945年日軍投降后,毛澤東飛往重慶與蔣介石會面,據傳其名作《沁園春·雪》正是寫于他初次坐飛機的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