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汝窯天青釉洗”拍出2.6億港元,打破“雞缸杯”紀錄
[ 發布時間:2017-10-09 11:38:36 | 作者: | 來源:香港文匯網? ]
北宋“汝窯天青釉洗”,今天(3日)上午在香港會展中心以2.6億港元拍出,連傭金為2.943億港元(約合2.5066億元人民幣)。香港蘇富比表示,今早的競投氣氛十分熱烈,競標爭持約20分鐘,經過近30口叫價后,最終由一名亞洲私人藏家投得,打破此前明“雞缸杯”創下的中國瓷器成交價紀錄。
“汝窯天青釉洗”(聯合早報網站配圖)
此件汝瓷是一件直徑13厘米的筆洗,顏色為淡雅的天青色,筆洗內的冰裂紋路晶瑩清澈,是目前私人收藏的4件汝窯器具中,保存最完好、品質最佳的一件。
此件汝瓷1982年6月倫敦蘇富比拍賣,原藏臺北鴻禧美術館,現屬私人收藏。
汝窯于北宋晚期(960—1127)專為宮廷燒制御用瓷器,居宋代五大名窯之首。而北宋晚期御瓷汝官窯造于河南汝州,今寶豐縣,近千年來地位至高。據學者研究,汝官窯之燒造時間極短,普遍認為或只二十載。
據介紹,此件汝窯筆洗,釉如凝脂,天青猶翠,冰裂瑩澈,器型巧致雅絕,底見三芝麻花細小支釘,為臺北鴻禧美術館舊藏,通器臻善,幾近完美,當屬汝官瓷之范。與南宋杭州官窯瓷相異,汝瓷特征極為明確,其釉色仍有多樣變化,一如香港蘇富比(微博)2012年2.0786億港幣成交的北宋汝窯天青釉葵花洗,亦有瑩亮晶透,青翠泛藍,細披冰裂開片紋者。
蘇富比亞洲區副主席、中國瓷器及工藝品部國際主管仇國仕展示拍品
據傳世名錄,汝窯從未大規模燒制,同一器形往往僅見一、二例,造形簡素則尺寸各異,底作三或五顆支釘等。汝瓷采立燒,且各器制于獨立匣缽中,更使空間局促。窯匠小心翼翼于窯具上平衡泥坯,以三或五顆細小支釘支撐全器,困難重重,燒造成功者遂少。汝瓷多需二次入窯,先素燒,復釉燒。釉面開片紋乃出窯冷卻時,釉與胎身之收縮速度不同所致,起因偶然,卻成汝瓷特色。燒成如同天然寶石結晶般閃爍迷人之冰裂釉色,卻需天時地利,非人為可控制。
另有文獻記載,汝窯用瑪瑙作釉的原料,其實瑪瑙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而釉的主要成分也是二氧化硅。因此,瑪瑙的加入對釉的性質不會產生多大影響,只能說明燒造宮廷用瓷之不惜工本。 “冰裂紋”、“香灰色胎”、“芝麻掙釘”是鑒別真假汝窯瓷器的重要依據。
汝官窯在拍賣市場十分罕見,在1940年以來的70多年時間里,除本拍品外,僅有6件汝官瓷經由拍賣售出,其中4件為蘇富比售出,2件為佳士得售出。汝瓷釉色隱青,凈澈通透、清雅,為宮廷御用瓷器,傳世不多。
據不完全統計,傳世汝窯約86件,大部分均為博物館典藏,其中臺北故宮博物院21件,北京故宮博物院17件,上海博物館8件,英國戴維基金會7件,其他散藏于美、日等博物館和私人收藏約10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