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國際藝術節公共文化論壇
[ 發布時間:2017-11-05 15:18:30 | 作者: | 來源:新浪收藏? ]
10月23日上午,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外聯局主辦、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中心承辦的“創新公共藝術空間,提升城市文化精神”公共文化論壇在浦西洲際酒店成功舉行。
本次論壇邀請到了來自不同國家與地區的政府文化決策和管理部門代表,藝術機構代表、相關領域專家學者,通過主旨演講、專題研討和觀眾問答等活動,以城市規劃和藝術節慶為切入點,探討藝術該如何更好地走近人民,服務社會。
如何讓藝術更好地走進人民是各國政府共同關注的熱點話題。論壇中,演講者分享了公共文化建設在中、法、英三國的成功經驗和先進理念,解析藝術普及如何通過公共藝術活動的開展充分融入城市生活,構建兼具全球化的廣闊視野和歷史人文深厚積淀的城市精神。
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中心演展部主任阮杰首先介紹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這幾年來做出的積極嘗試。今年藝術節共有46臺、94場公益演出,他表示:“要致力于將上海打造成一座沒有圍墻的劇院?!狈▏R賽市文化局局長柯立業
(SébastienCavalier)分享了公共文化如何助推馬賽成為歐洲文化之都,介紹馬賽市的過去、現在和未來以及馬賽市政府對文化機構及文化活動的支持。“我們希望未來在馬賽有更多參與性的活動。邀請大家來參加表演、參觀展覽固然是好,而讓大家參與到活動中,成為這個活動本身的創造者也是一種很好的方式,有時候會更加成功。”英國愛丁堡節慶協會總監朱麗婭·阿莫爾(JuliaAmour)向觀眾揭秘了盛大的愛丁堡藝術節背后高效完善的運作機制,文化戰略計劃帶來了成效和推動力。
自從2005年提出“公共文化服務”這個概念以來,經過十多年的發展,我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市民對于公共文化服務的滿意度也在逐漸攀升。
而公共文化服務建筑完善后,如何吸引人民參與到藝術空間和藝術活動?上海群眾藝術館館長蕭燁瓔以上海群眾藝術館十年來的發展為切入,強調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的重要性,并對公共文化的內容,形式,參與者等方面提出了獨到的見解,提出群眾藝術館的活動內容應生活化、常態化,輻射各個年齡層的受眾?!拔覀兪窍M匀藖斫y計,能夠真正的讓更多的年輕觀眾,讓更多的市民走進場館。”丹麥國際兒童戲劇節國際發展總顧問彼得·曼(PeterManscher)也從丹麥四月節的角度,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與兒童戲劇教育相結合,富有新意。
2016年底,《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正式頒布,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設和完善提供了明確的指導,公共文化建設進入了新常態。在面臨如何進一步推進公共文化服務的標準化、均等化、提高的服務效能、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鏈等問題時,尋找他山之石,聆聽西方公共文化領域的先驅者們的成功案例與經驗就顯得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