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猜9億元齊白石的幕后買家是誰
[ 發布時間:2017-12-21 12:48:07 | 作者: | 來源:新浪收藏? ]
在17日晚的北京保利十二周年秋季拍賣會上,一套十二屏的齊白石山水畫拍賣出了9.35億天價,這套十二屏幾年前曾估價15億,相比起低迷的藝術品市場,9億這個價格比15億要靠譜,但比大部分的高價值拍品,卻是“震古爍今”、“后無來者”,中國藝術品價格的世界紀錄更被推上了一個空前高度。
齊白石《山水十二屏》
相比起看一連串的天文數字,吃瓜群眾更喜愛了解誰是背后買家這種內幕。當然了,這種內幕一般都不輕易透露出來,本是為了保護藏家個人隱私,他們的資料都得到嚴格保護,拍賣行會三緘其口,打死也不回應。一旦有人不小心泄露出去,在美國是要吃官司的。有一種情況例外,那就是藏家愿意對外公開,并借助媒體的口徑宣傳,譬如劉益謙、王健林、王中軍,上海寶龍許健康,還有在甘肅開發房地產的那位老板,還有蘇寧集團。
據說這幅齊白石《山水十二屏》的買家為中國藏家,至于藏家的姓名、來歷、身份,一無所知,時到今日還不能公開。買家是誰,我們不妨猜一猜。
大家知道,在國內拍賣市場造出高端價格的主要是嘉德和保利兩家拍賣行,他們有足夠實力征集優質拍品,也有深厚的藏家資源為每一次的大拍造勢。譬如說,17日保利夜場,趙孟頫《心經》以1.9億成交,買家正是甘肅天慶博物館,具有甘肅天慶房地產集團的背景。這家甘肅天慶博物館,在春拍花了近2億元買下傅抱石《茅山雄姿》,資金實力強悍得驚人,在很多民營企業中獨樹一幟。第二天晚上,“齊白石記名導師”徐渭的《寫生卷》在嘉德大觀秋拍夜場以1.27億元成交,充分證實了“弟子未必不如師,師未必賢于弟子”的孔論是至理箴言。另李可染《韶山-革命圣地毛主席舊居》1.78億成交,買家據說是上海寶龍集團。
花費9個億收藏齊白石十二屏的靠譜大咖,又會是誰呢?首先把焦點放到藝術市場的大鱷劉益謙身上。劉益謙這兩年低調的讓人快忘記他了,除了起勁打造他的龍美術館外,鮮見他在拍場上的大手筆;除了在香港光顧外資拍賣行,他就少在北京折騰,據說剛拿下1.4億的陳逸飛。那第二位入選者是王中軍,這位靠賣股份做收藏的影視大咖,現在讓他一把掏出9個億,未免有些強人所難。再想想王健林,不過這位地產界大佬似乎很少在國內二級市場收過貨。還有天慶博物館,今年做收藏已經燒不少錢,再拿9億就免不了傷筋,怪疼的。那曾經3億買下《五王醉歸圖卷》的蘇寧博物館呢,它會不會是幕后買家?
我們難免這樣想,為何斥資上億買下珍貴書畫的藏家,都是一些從事傳統行業的民企,而那些號稱中國財富前三甲的新興企業,卻一直對藝術品市場無動于衷,從沒大動作出爐。這些企業巨頭的財富為何不青睞藝術品資源、不做藝術收藏這樣有利子孫后代的公益事件呢?原因很有可能是,這些企業覺得太年輕有為、太有上升空間,還不急于投身文化藝術事業,搞高端收藏,怕行動一出,會讓底下員工覺得公司太燒包不是。事實上,騰訊的馬化騰已進入藝術品二級市場淘貨多年,花費好幾千萬收藏有李可染、傅抱石等現代畫作。他算是有傳統文化情懷和道德情操的理工男。另外兩位互聯網巨頭馬云和李彥宏,從未見過他們出手收藏過任何藝術品。馬云甚至自創藝術品高調拍賣,李彥宏則是連聲都沒吭過。恒大集團的許家印,只是買買本地畫家,對大中華熱門藝術品貌似沒啥關注。
其實,想要搞清9億齊白石的真正買家的內幕,那可是攪盡腦汁。連4.5億美元的達芬奇《救世主》的真正買家浮出水面,也頗費周折。先是拍賣行自己閉嘴不談,后美國媒體爆料沙特巴德王子只是委托人,再是沙特王儲穆罕穆德·本·薩勒曼被推到幕前,最近沙特另一位王子穆罕默德·哈里發·穆巴拉克站起來宣稱阿布扎比酋長國才是《救世主》的真正買主。這種復雜的三角關系及政治群體組織,讓人對誰才是終極買家已無興趣,指不定這幾人都是被推到幕前做煙幕的存在。
深深淺淺的收藏圈,神神秘秘的收藏家,還有真真假假的藝術品,難怪傳言收藏的圈子太亂、內幕太多、價格太怪,有奇人高士還有亂神組織,都讓進入收藏圈的買手們閉了嘴,扮沉默的羔羊。一般來說,非有特殊渠道或者公開爆料,大眾沒法獲知誰是真正的買家。甚至,被推到臺前的9個億和29個億,很可能到不了原藏家的賬戶上。正如現在網絡上流行的一張趣怪老照片所展示那樣:拄著拐杖的齊白石嘴邊掛了一句話:“老板,九個億什么時候到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