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K11雙展齊開 看中國當代藝術如何“對話”米蘭王宮時尚展
[ 發布時間:2017-06-23 11:37:26 | 作者: | 來源:雅昌藝術網 ]
?chi K11美術館 “中國當代藝術對話米蘭王宮時尚色彩展”開幕現場 嘉賓合影
《Fantasy Access Code》策展人 樂大豆
《Fantasy Creator》策展人姜燁
6月22日晚,上海chi K11美術館雙展齊開,呈現“中國當代藝術對話米蘭王宮時尚色彩展”。兩大展覽試圖從藝術、時尚、色彩、創造力等方面,敘述不同語境下的藝術家如何以各自的作品展開藝術對話。開幕晚,藝術家梁玥和滿異帶來開幕表演《六月小調一號》。
Fantasy Access Code
《Fantasy Access Code》展覽現場 圖為藝術家 Nanda Vigo作品
在 《Fantasy Access Code》展中,五位(組)國際藝術家通過對布料的表現性潛質進行探索,為觀眾打開“通往奇幻世界的密碼”。 此次參展藝術家來自不同創意領域,他們采用時尚高級布料Alcantara ?為媒介進行創作,作品涵蓋雕塑、聲音裝置、繪畫等方方面面,呈現出具有贊美詩般的詩意的場景。
展廳入口是一段星際穿越的旅程:大爆炸、時間轟塌,這些神秘的波長是藝術家 Nanda Vigo的作品《墜毀(在王宮之內)》,她將米蘭王子寢宮不發生的歷史故事集合,將一艘宇宙飛船降落在王子寢宮,帶領人們進入宇宙。在這件作品中, Vigo對Alcantara ?布料的質感和顏進行了充分的探索,讓觀眾能夠在進入展覓核心位置之前,就能夠感受到一種極不穩定的狀態。
《Fantasy Access Code》展覽現場 ?圖為藝術家Lorenzo Vitturi的作品
當我們邁出飛船艙體,走進藝術家Lorenzo Vitturi創造的神秘森林《線中花園》,它展開了Alcantara?的 DNA探索之旅, 仿佛用顯微鏡觀察石冢墓穴雕塑,似圖騰也似分子。 為了完成這組作品,Vitturi拍攝?Alcantara ?布料的制作過程,并將圖像放大至超大的尺寸,再做成了三維的物體,組裝成色彩明亮、造型復雜的雕塑作品。
《Fantasy Access Code》展覽現場 ?圖為藝術家Aki ?Kondo的作品
接下來,觀眾走入日本藝術家Aki ?Kondo的平行植物學世界:花園、迷幻、在時間中懸浮。自然是這組作品的主題,這些大規模的作品由素描和明亮色彩的繪畫所構成,它們全部被打印在 Alcantara ?布料表面上,最終手工完成。
《Fantasy Access Code》展覽現場 ?圖為音樂團體Soundwalk Collective的作品
在音樂團體Soundwalk Collective的房間中, 我們的聽視變成了全新的視覺,地理與歷史相互融合。這件作品名叫《共振》, ?Soundwalk Collective在Alcantara?的工廠里進行聲音采集,營造出了工作環境的音效。
最后,觀眾入到Georgina Starr的第四維度之前。Starr帶來作品《瞬間·回憶·紀念》,她將觀眾拽回到1968年由 Alain Resnais 導演的影片《我愛你,我愛你》的場景中,該作品的主角是 The Sphere——一架包裹有 Alcantara?布料的互動時間機器。這組作品讓觀眾開始由物質的思考轉為對自身的思想的回望。據悉,本次展覽由樂大豆和Massimo Torrigiani共同策劃。
《Fantasy Creator》展覽現場?
Fantasy Creator
從世界最早的宗教之一“女神崇拜”可以看出, 女神被稱為“萬物之母”。
西蒙?波夫娃曾言:“女人不是天生就是女人,而是社會的產物。”因此,人類社會的歷史進程中,性別的秩序不是普遍存在的,也不應是永不改變的,而是由社會和文化建構而成。社會和文化都會形成對社會性別的理解,以及在社會文化建構下形成社會認同、文化認同、角色認同和價值認同等。女性藝術家面對這些“認同”現象后,開始審視自己“自然”的身份,追求來自自身的美學體驗。
本次展覽從最外部的身體肖像表征介入,逐漸到內部的性格屬性,聯合感官認知行動,來完成整個敘事片段。當然,參展藝術家不限于女性,他們用自身的經驗來回應內心深處的感知。
《Fantasy Creator》展覽現場 ?圖為梁曼琪作品
梁曼琪的空間繪畫重視個人癿心里體驗以及作品癿視覺表達,從而完 ?成獨立思考、獨立創作、自我完善癿藝術過程。藝術家近期的全新創作,以平面繪畫為主線,并通過空間裝置、空間繪畫,甚至利用空間的自身結構為媒介,與展覽場域產生相互的關聯、干涉與補足。?
《Fantasy Creator》展覽現場 ?圖為胡子的作品
胡子從現實的個人經歷中尋拾情感的細節片斷,她利用波普、卡通的語言方式,將它們接拼成如同電影膠片的抽幀畫面。
龔劍作品《女神》系列
龔劍自2013年開始繪畫自己所居住的小區里的樹和房子、公園里的雕塑等。在《女神》系列中,我們可以看到他有意地在暗示那些消費文化的低端的模仿。這些雕塑的姿態像是丹麥《小美人魚》的雕塑,但很多細節來自草根民間。
《Fantasy Creator》展覽現場 ?圖為畢蓉蓉的作品
畢蓉蓉則以自身經歷為基礎,她無數的景觀中選擇一些抽象化的符號(如一幅風景癿細 節、一個建筑癿形狀、戒者大街上轉瞬即逝癿殘像所留下的色塊等),并將這些符號當作中國古典山水畫中癿筆觸,完成帶有個人辨識度的作品。
田曉磊作品《賽博格游戲》
田曉磊的“微動畫”介于動與靜之間。在他的作品中,“時間”是無限永恒的。藝術家非常迷戀種種未來主義的玄機,包括科技體與生物體的進化、未來生命與傳統事物的嫁接雜交、計算機的可能性新語言,以及多維新空間的假想。
何岸作品《玉玉枝》
為紀念母親,藝術家何岸完成作品《玉玉枝》,這是其“霓虹燈”系列帶有承上啟下關鍵作用的作品之一。該作品由殘破的霓虹文字拼接而成,這些文字來源于何岸的家鄉武漢,它們原本只是各種廣告牌的一部分。通過特殊手段獲取后,這些文字運往北京的一家工廠經歷修復、拼接、噴漆重組, 最終成為藝術家的代表作。
《Fantasy Creator》展覽現場 ?圖為梁遠葦的作品
作為新一代藝術家中重要的繪畫實踐者,梁遠葦的作品充滿了細膩的美學體驗和豐富的情感處理。始于2015年創作的“花布”系列,來自藝術家童年記憶中的一條紗裙,紗裙摩挲時產生癿紋理和聲音,一直在在她腦海中浮現。這組作品共16件,藝術家不僅抓住了轉瞬即逝的情感,更將這份情緒保留在畫布的各個角落。據介紹,這組作品的創作方式和文藝復共時期盛行的濕壁畫相似,藝術家將畫布分成多個部分去完成,確保在背景顏色干透時完成所有工作,一旦干了就不再修改。
葉凌瀚作品《第一個從樹上下來的直立猿人LUCY-024》
在本次展覽上,葉凌瀚以第一個從樹上下來的直立猿人(女性)為主題,詼諧幽默地探討科技與人類之間的關系。過去幾年來,葉凌瀚的創作關注時間、空間、物體、日常、偶然,以及資本、 現代性、景觀、符號等社會性的議題。在創作中,他強調對敘事、結構、節奏、畫面、音樂等元素的處理。他的動畫和錄像語言都持續性地探索時間影像在圖像和技術上的可能性,并在手繪和技術上同時展開自己的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