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力中國藝術品市場
[ 發布時間:2017-10-15 11:53:24 | 作者: | 來源:雅昌藝術網 ]
作為世界上兩大著名拍賣行,蘇富比和佳士得近期在紐約和上海舉行了多場中國藝術品拍賣會。雖然從成交情況來看,并沒有出現億元天價盛況,但從各個門類成交價格分析,可從一個側面展現出目前中國藝術品市場價格走勢。
青銅拍賣余熱不減
繼今春藤田美術館專拍創紀錄的四件商代青銅曠世杰作之后,9月14日,佳士得紐約亞洲藝術周“中國瓷器及工藝精品”再推青銅重器,此件商晚期“亞矣方鼎”時隔15年重現,最終成交價格達337.25萬美元,而其在2002年11月巴黎佳士得的拍賣會上,最后以12.3萬歐元成交,增幅可見一斑。
“亞矣方鼎”高28.2厘米,體積不小,器壁厚重,以四條敦實柱足支撐寬深的器腹,肅穆莊重,八條寬厚的扉棱亦令此器看上去更為有力。器表高浮雕饕餮、夔鳳紋,由云紋襯地,結構清晰。2003年,此鼎落入比利時著名古董商吉賽爾女士之手。這位女士酷愛中國文化,收藏不少頂級高古藝術品,更有“青銅女王”的美譽。此鼎現在的主人則為一位美國藏家。
日本青銅大藏家千石維司時常提及,在中國古代青銅器收藏領域,懂得買幾千萬港元一件的全世界只有3人:一個是西方最活躍古董商之一埃斯肯納齊,一個是臺灣的曹興誠,另一個就是有“青銅女王”之稱的比利時古董商吉賽爾。1974年,她在比利時布魯塞爾開辦了一家畫廊,重點為商周青銅器。吉賽爾總是試圖呈獻不同朝代的、能夠表現中國文化豐富性和多樣性的藝術品。她也保持著與重要的藏家、基金會和國際博物館的業務往來。
此次佳士得共推出11件青銅器共成交9件,而蘇富比在紐約僅推出了5件青銅器,但成交了4件。其中一件西周時期的青銅牛,曾為日本古董大鱷山中商會舊藏,并且在1970年倫敦蘇富比以及2011年紐約蘇富比中均有拍賣紀錄,本次拍賣中估價為15萬至25萬美元,最終加傭金以73.25萬美元成交,是五件青銅器中最高價拍品。
相對銅瓷玉雜件文物,書畫拍賣為市場主力,這是一個永恒定位。但最近拍賣場上的新寵是青銅器。今年3月,佳士得推出的藤田美術館舊藏四件套商代青銅器,件件皆已過億元,“兮甲盤”又在西泠春拍中,以2.1275億元成交,創造古董文物藝術品在中國境內拍賣紀錄。在青銅器資源相對豐富的歐美市場上,這股熱潮有望得到延續。
海外價格更趨合理
業內之所以如此關注紐約市場拍賣,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其已經非常成熟,特別是在價格上更具有指導意義。就拿此次在拍賣之前已經非常受到關注的“藝臻期頤-Marchant珍藏中國藝術品”專場拍賣來說,50件作品,包括銅雕、玉雕、御瓷以及宋代龍泉青瓷,共斬獲236.5萬美元,折合人民幣1549.9萬人民幣,其中一件清乾隆粉彩豆青地凸雕暗八仙開光人物故事圖螭耳大瓶,高70.5厘米,拍賣估價為30至50萬美元,最終加傭金是以37.25萬美元,折合人民幣243.68萬元成交,反映了其真實的市場價格。
這件瓶子,一面取材《三國演義》的“三顧茅廬”,另一面七位文士,沉醉于琴音書畫之中。在業內專家看來,兩個典故看似亳不相干,但組合起來。卻引發聯想,“三顧茅廬”說的是“入世出仕”,“竹林七賢”卻是“出世隱逸”,這種強烈的對比在瓷器上并不常見,也顯示出Marchant獨特的收藏取向。
從書畫拍賣來看,價格的指導作用更加明顯。在紐約佳士得,丁云鵬與盛茂燁所作《羅漢圖》以700萬元的價格成交。在紐約蘇富比拍賣會上,一件來自于張大千巴西時期的《青崖蒼木》,由藏家直接購藏于張大千,最終以550.7萬元成交。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藏家表示,這樣的價格在國內幾乎是很難想象的,因而現在不少的實力藏家已經越來越關注海外市場價格的影響,并會對于自己的收藏投資產生一定的指導作用。
上海拍場熱點不少
日前,2017佳士得上海秋季拍賣收槌。數據顯示,兩大專場總成交額達9858萬元,總成交率近85%。其中,“開創上?!背山活~為1543.2萬元,78件作品中成交了66件;“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夜拍總成交額8314.8萬元,35件拍品,成交30件。
本次秋拍中,趙無極兩件作品分別領銜兩大專場。其中,紙本作品《無題》以168萬元成交;晚年油畫《24.12.2002雙聯作》以3360萬元價格,刷新了佳士得上海拍賣以來單幅拍品的成交紀錄。據佳士得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部國際董事張丁元介紹,“趙無極晚年更能駕馭色彩,相較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甲骨文系列’和‘狂草系列’,他的晚期作品采用了一種拙氣樸質的繪畫方式”。
印象派及現代藝術方面,薩爾瓦多·達利的《凱旋的大象》以1320萬元的價格,刷新了佳士得上海拍賣以來西方藝術品成交紀錄;中國藝術家方面,曾梵志的一件小幅“面具”系列以144萬元成交,超過最高估價一倍以上;由藝術家張曉剛(微博)、陳可、方力鈞、閆珩、秦一峰和隋建國所捐的6件拍品,為上海余德耀美術館籌集128萬元,這筆經費將用作美術館的運營和發展。
佳士得中國區董事總經理劉珺表示:“本季拍賣不僅拉開佳士得全球各拍場秋拍序幕,而且吸引全球藏家匯聚于此。我們向全球藏家推介成熟及年輕藝術家作品,同時也見證了國內外藏家的購藏興趣以及對于不同品類頂級作品的強勁需求?!?/p>
數據顯示,自2012年以來,共有來自24個國家的買家參與過上海拍賣,而中國大陸地區的買家在全球購買力增長65%,他們對西方藝術品類的購買力增加119%。2017年上半年,亞洲買家對全球業績的貢獻高達35%,其中,中國大陸地區的買家對佳士得全球銷售貢獻13%的成交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