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品電商會迎來新爆發期 藍海態勢愈發明朗
[ 發布時間:2017-10-30 13:33:38 | 作者: | 來源:北京商報 ]
移動互聯網時代,電商更加勢不可擋,全國網上零售額上半年已經突破3萬億元,與2016年同比漲幅超過三成。然而,藝術品電商的發展卻明顯滯后,市場體量與份額都相去甚遠,行業大勢還是奢談。
從行業濫觴,到遍地開花,藝術品電商剛走過十多年的歷史。2013年,可謂藝術品電商年,基金、金融,甚至傳統業態等資本爭相涌入。這股熱潮使得藝術品電商逐漸被重視,更多的模式被探索、驗證,從最初的產品展現,到人機互動,到多向交互,技術上的突破也不斷推動著藝術品電商行業向前邁進,但藝術+互聯網,絕不是簡單意義上的疊加,而是資源深度整合后的互聯網化,事實早已證明,從傳統到線上的照搬或復制是難以持續的。
然而,新興行業開拓之路并不順暢,平臺定位不清晰、同質化競爭,更加使得行業發展陷入迷茫,“燒錢”成為中國藝術品電商行業的主旋律,一旦資金鏈斷裂,平臺的生存空間就會被擠壓,甚至消亡。值得一提的是,藝術品電商行業的核心是用戶,而非產品,隨著電商紅利時代的結束,如果模式持續傳統僵化,獲取用戶的成本將會越來越高昂、越來越艱難,可以預見的是,把握行業未來的企業才有出路。
2015年,美國Etsy平臺在納斯達克敲鐘,成為第一家上市的藝術品電商平臺,《Hiscox2016在線藝術品交易》報告顯示,2016年在線藝術品交易銷售總額達30.27億美元,同比增長24%。若按照24%的年增長率,在線藝術品市場銷售額會在2020年達到90.58億美元。92%的線上藝術品買家預期在未來12個月,會通過互聯網購買至少同等數量甚至更多的藝術品。市場在傳遞一個明確的信號,線上交易已成為全球藝術品交易的一大趨勢。
對于藝術品電商平臺而言,單打獨斗的時代已經過去,惟有加強行業聯動與協作,才能共同做大市場蛋糕。隨著藝術消費市場需求的不斷增長,技術的持續更迭,消費觀念和購買習慣的轉變,藝術品電商的藍海態勢將會愈發明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