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歷史博物館2018將推出18個展覽12場學術研討會數種文創品
[ 發布時間:2018-01-15 15:55:49 | 作者: | 來源:雅昌藝術網? ]
會議現場
2018年1月11日,陜西歷史博物館召開2018年工作發布暨宣傳工作座談會。根據2018年工作計劃陜歷博將推出18個展覽,繼續創新提升“文博講壇”、“歷博講壇”系列學術講壇,同時加大公共教育及文創產品的投入力量,全面弘揚傳統文化。
2018年,陜西歷史博物館將進一步落實“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主體責任,切實發揮全國文明單位作用,積極開展“美好平安景區創建、法人治理結構改革、文物活化文化創意和基本陳列改造提升”四個年活動,全面提升博物館綜合治理能力與服務水平。全館將以“四個年”活動為中心和抓手,全面開啟全年工作。
首先,創新學術講壇。擬定科研主題,推動全館學術研究工作。全年擬舉辦“彩陶與早期中國”等相關科研主題的“文博講壇”及“歷博講壇”系列講座12次。其次,依托豐富的館藏優勢,全年擬在境內外舉辦(協辦)展覽18個。
發布會現場
在日趨成熟的品牌教育主題的基礎上,陜西歷史博物館將進一步完善社會教育體系、豐富教育活動內涵、擴大社會教育外延,充分發揮博物館的公眾教育職能。立足特色藏品,以“陜博星課堂——十八國寶系列課程”為主,“藏在博物館里的古代發明”“絲綢之路架起溝通的橋梁”為輔,著力打造3個系列具有陜歷博特色品牌的教育項目。其中包括“絲路見證 鎏金銅蠶”“葡萄花鳥紋銀香囊”“闕樓圖”等26節主題課程;重新發掘二十四節氣的文化內涵,全年擬在立夏、小暑、大暑、白露、冬至、霜降等節氣舉辦“傳承中國記憶 發現節氣之美”公眾體驗活動若干場次。
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精髓,在元宵節、重陽節等傳統節日、紀念日舉辦“我們的節日”系列活動若干場次;為青少年提供休閑文化空間,舉辦內容豐富的“博物館里過周末”系列活動;教育活動成果推廣,以流動博物館形式走進基層、學校、社區、軍營等。
此外,陜歷博還將不斷挖掘豐厚的館藏歷史文化資源,打造出更多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文創產品,讓文創產品背后蘊含的優秀傳統文化因子重新活起來。延伸文化產業鏈條,以跨界融合理念推進產業發展。持續做強文創產業,全年計劃研發《陜博日歷》、金蠶茶等鎏金銅蠶文創系列、主題郵品等30款以上文創產品;樹立全產品理念,將業務范疇延伸至“互聯網+文化+展覽+科技+貿易+旅游”等領域,積極構建對內對外文化貿易平臺。并進一步成熟館企合作模式,借力社會資源與資本實現多贏。將繼續創造條件鼓勵社會力量的參與,爭取與大渭文化公司、江蘇天工藝品、英集文化傳媒等業界強手達成合作意向,并積極拓展新的合作模式與銷售渠道。大力實施“互聯網+中華文明”行動計劃,推動展覽數字產品開發與運營。積極搭建京東、天貓等網購平臺及微信、微博等微店平臺,進行文創產品電子商務線上交易。
陜歷博領導專家與與會新聞工作者合影
附:18個展覽計劃
館內原創展覽6個:
1.《改革開放40周年成果展》
2.《綿亙萬里——絲綢之路世界遺產展》
3.《打擊文物犯罪成果展》
4.《中國古代彩陶藝術展》
5.《平山郁夫的絲路世界》
6.《陜西國寶展》
館內引進展覽2個:
1.《茜茜公主與匈牙利:17—19世紀匈牙利貴族生活》
2.《世界遺產圖片展》
館外原創交流巡回展覽7個:
1.《泥火幻彩——唐都長安三彩文物精華展》,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博物館。
2.《三秦華章 光耀四方——陜西周秦漢唐文物精華展》,黑龍江省博物館。
3.《陜西古代金銀器展》,南寧市博物館。
4.《歲月如歌——陜西民國以來經濟社會發展變遷物證展》,渭南市博物館、安康市博物館。
5.《驍騰萬里——中國古代馬文化展》,桂林市博物館。
6.《清冶銅華以為鏡 螢光如水照佳人——陜西歷史博物館館藏銅鏡特展》,大明宮遺址博物館。
7.《風華再現——唐代壁畫名作摹本展》,韓城梁帶村遺址博物館。
境外交流展覽3個:
1.《輝煌大秦——兵馬俑》展,美國辛辛那提藝術博物館,2018年4月18日至8月12日。
2.《秦始皇和兵馬俑》展,英國利物浦國家博物館,2018年2月8日至10月28日。
3.《中國秦漢文明展》(暫定名),新西蘭蒂帕帕國家博物館,2018年12月至2019年4月。(18個展覽為陜歷博18年計劃,據地展覽信息以實際信息為準)